上古地理解读(系列13)-三危
相关链接:
【注】:建议按系列顺序阅读
【注】:建议按系列顺序阅读
在秦始皇的大一统理想中,帝国的版图应该是「北至大夏,南至北户,西至三危,东至扶木」。三危,在帝国的西边,具体在哪,似乎是个模糊概念。
在后来秦皇登琅琊时,刻石记载帝国版图西三危改为流沙,或许因为流沙地理范围更准确一些吧。
《秦始皇本纪》:「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三危在《尚书·舜典》载:「窜三苗于三危。」即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
三危究竟在哪呢,历代有很多个版本说法。
《尚书正义》:「舜典云𥨥三苗於三危,是三危爲西裔之山也。其山必是西裔,未知山之所在。地理志杜林以爲燉煌郡,即古𤓰州也。」一个说法就是在今敦煌。
然而,郑玄引《地记书》:「谓三危之山在鸟鼠之西南,当岷山。」
《汉书·司马相如传注》张揖曰:「三危在鸟鼠山之西,与岷山相近,黑水出其南陂。」又说与岷山相近。
《水经注疏》:「三危山在鸟鼠西南,与岷山相连」。
《禹贡锥指》:「三危雍州山也」。此说三危在雍州。
《水经注释》:「禹贡锥指曰传云黒水自北而南经三危过梁州入南海」。此说与梁州近,黑水又过梁州。
《群经补义》:「三危山为窜三苗之处,经明言雍州,三危既宅,三苗丕叙。而澜沧江与金沙江同发源于诺漠浑伍巴什山,不经三危,势不得不于澜沧之下流指一山以当之,于是以云南大理府龙州西之三崇山为三危,而又自言其地太南似未为的姑存备考,余谓三崇山即令可当三危亦未安黒水既分为三矣。犹曰是名偶同耳,若三危既为三苗所宅之地,忽又有一三危山与同名,名实相乱,使后人何所适从?」此说三危一会在雍州一会在云南,实在混乱。又云「真三危在西海之上。」
那么真正的三危在哪呢?
三危为何称三?在古汉语中,但凡与数字相关的词汇,一般为统称。比如四季,必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比如三才,指天地人三才。比如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行。凡此种种,为汉语词汇基本习惯。
三危中既然含有三字,则必有三个对等或相对的存在进而并称。然而几乎所有的古籍中对三危或三危山地名的解释都没有解释是哪三危。因为上古遗存的信息实在太少。只大概知道在华夏大地西边。不仅仅我们今人不知道,早在屈原《楚辞》中就曾问过:「黑水玄趾,三危安在?」
证明上古遗留的典籍中,先秦人们就已经搞不清楚三危在哪了。
敦煌三危山风景区为了做实三危在敦煌,并解释为:三危山主峰在莫高窟对面,三峰危峙,故名三危。显然,这种解释并不能让人信服。
因为《尚书》中记载舜迁三苗于三危,后成为西戎,证明三危范围非常大,不可能局限在一座山。
《史记·五帝本纪》:「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
所以三危更应该是地域名称,而非山名。
结合各类古籍记载,三危必须满足以下几个特点:
一、范围很大,整个西戎(三苗)的居住地。
二、在雍州、梁州部分地区或更多地区皆属于三危。
三、黑水曾经过三危核心地带。大禹导黑水经三危再南流入海。
四、在西海之上或毗邻西海。
根据以上一些信息,基本上可以确定《清史稿》的观点是正确的,但并不完整。《清史稿》载:「西藏:禹贡三危之地。在四川、云南徼外,至京师万有四千馀里。周为西戎,汉为西羌。唐为吐蕃,其君长号赞普。至宋朝贡不绝。」
《清史稿》认为三危就是西藏,为什么说正确但不完整呢,因为西藏只是三危的一部分。
再来看危这个字,危有危险、高的意思,如:危乎高哉。世上最高的地方就是高原高山。那么三危,就是三块紧密相连的世界最高的地方。
那么全球最高的地方在哪呢?如图
之所以叫三危,是三块相连世界最高(危)的地方,合称三危。
这个结论对不对呢?可以再验证一下。
比如《水经注疏》:「三危山在鸟鼠西南,与岷山相连」。三危中的东危,就包含岷山,岷山当然与三危相连。甘肃南部的鸟鼠山,三危就在鸟鼠山西南方向。
再如本系列雍州篇提到的黑水,的确先北流,经历三危共同交汇处再南流入海。
雍州、梁州,甚至现在的云南部分地区,也属于三危。也解释了云南大理府以三崇山为三危山的现象。
古人之所以会搞不清三危地理位置,仅仅因为把三危局限在一座山,而非一个庞大的地区区域。
所以,今藏族、羌族实际上就是三苗的分支。
至于三危在西海之上,也是符合的,新疆的南疆沙漠区,在上古曾经一个时代就是海洋,就是记载中的西海。这一点以后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