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坐」真的是胡人传进来的吗?
长期以来,主流观点一直认为中国人先秦两汉是席居,所以跪坐,后来胡人传进胡坐、胡床,才有椅子、桌子等家具,所以坐在椅子、凳子上的坐法也称为胡坐。这种说法对吗?
首先用逻辑推导一下,人的膝盖就是那么长的,与膝齐平坐是个很自然的事情,这难道中国人自古不会?需要胡人来教?
一人行路或劳作,累了,旁边并无席子,如何席地而坐?最方便最快捷的落座休息方式就是与膝齐平坐,随便一块石头就可坐。这是人的腿脚结构决定,天然就会,不需要教,不需要发明,更不需要胡人传播进来,这才符合逻辑。
那为什么主流观念会认为这就是胡坐,以前中国人只会正坐(跪坐)呢?其实这与对历史事实不了解,以及对先秦术语误读造成的。
诚然,先秦两汉主流居家习俗是席居,跪坐(正坐)也是主流,但不代表现代这种坐法就不会不存在。
夏桀有一条罪说的是拿人当坐具,他坐人身上,那个坐法不就是恰恰符合膝盖高度吗。
山东嘉祥东汉武梁祠画像石拓片
先秦的厕所还有坐便坑,先秦人又如何不会膝盖齐平坐呢?
正坐(跪坐)只能说是席居内的正坐,不代表中国人不会膝盖齐平的坐。这还需要谁来教吗?膝盖就是那么长的。
现在解读说是战国中晚期漆木俎, 放食物的,像吗?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漆案。这面板弧度,能盛放东西?它只可能是坐具。
《南华经至乐篇》云:「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方箕踞,音锯,言垂足踞傲而坐也。」
垂足踞坐,就是我们现在的坐法。足,小腿,垂足,小腿与地面垂直。
垂足踞坐在先秦有没有专门的名称呢?
其实先秦典籍中的危坐就是。
《管子·弟子职》:「沃盥彻盥,泛拚正席,先生乃坐。出入恭敬,如见宾客。危坐乡师,颜色毋怍。」
《淮南子·本经训》:「晚世学者,不知道之所一体,德之所总要,取成之迹,相与危坐而说之,鼓歌而舞之,故博学多闻,而不免于惑。」
《淮南子·修务训》:「为学者蔽于论而尊其所闻,相与危坐而称之,正领而诵之。」
《晏子春秋》:「昧墨与人比居庾肆,而教人危坐。」
《汉书·东方朔传》:「于是吴王惧然易容,捐荐去几,危坐而听。」
《汉书·何武王嘉师丹传》「主簿曰:“将相不对理陈冤,相踵以为故事,君侯宜引决。”使者危坐府门上。」
府门又没有倒下,如何坐在府门之上?只能是坐在门槛上,由此观之,危坐即今日常俗坐椅子的坐法。
后来延伸一个词:正襟危坐。而解释正襟危坐解释成端正、正直。
危坐为何叫危坐?
《说文》「危,在高而懼也。从厃,自卪止之。」。危有高之意,比如:危楼高百尺,此处危楼是高楼之意。使子路去其危冠,危冠是高冠之意。
危,高的意思,危坐,意思是相比正坐,屁股坐得高,所以叫危坐。后来有了个正襟危坐一词,反而被解释成端正的坐,忘记了本来就是高坐。
危坐到跪坐,危到跪,加了足字,足,小腿,跪坐,小腿着地。 危坐,小腿不着地。
所以膝盖齐平坐法并非胡人传来,更不叫胡坐,它有自己的名字叫危坐。是中国人坐的方式之一,虽然在先秦不是主流,但早已存在。
故帝王危坐或正坐,皆符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