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嬴姓赵氏?这是司马迁犯巨大错误
《大秦赋》开播,看到不少网号文章或视频在那「科普」,说秦始皇不能叫嬴政,要叫赵政,因为先秦男子称氏不称姓,秦始皇是赵氏。
看起来有几分道理,因为《史记》中明确记载了秦始皇是赵氏。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史记·秦始皇本纪》)
因此,赵政的说法被认为是正确的,那么我们来分析分析,是否真的如此。
按照《史记》的记载,秦国的嬴姓赵氏怎么来的呢,是因为秦国的先祖旁支,被封赵城,因此作为氏。并且秦国和赵国有共同的祖先,同为嬴姓赵氏。
「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周武王之伐纣,并杀恶来。是时蜚廉为纣石北方,还,无所报,为坛霍太山而报,得石棺,铭曰“帝令处父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死,遂葬于霍太山。蜚廉复有子曰季胜。季胜生孟增。孟增幸于周成王,是为宅皋狼。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王,得骥、温骊、骅骝、騄耳之驷,西巡狩,乐而忘归。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缪王以赵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为赵氏。自蜚廉生季胜已下五世至造父,别居赵。赵衰其后也。恶来革者,蜚廉子也,蚤死。有子曰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以造父之宠,皆蒙赵城,姓赵氏。」(《史记·秦本纪》)
我们来梳理一下秦国和赵国共同祖宗的关系。
秦赵最近的共同祖先是蜚廉(一作飞廉),所以秦赵同为嬴姓。
造父被封赵城(今山西洪洞赵城镇),以赵为氏,无可厚非,其后世也以赵为氏,三家分晋,赵家建立赵国。
但为什么司马迁会认为秦国也是赵氏呢?「恶来革者,蜚廉子也,蚤死。有子曰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以造父之宠,皆蒙赵城,姓赵氏。」《史记》这段话的意思是,秦国的祖先恶来因为死得早,留下的后代无依无靠,其旁支造父受封了赵城,所以穷亲戚沾光,也以赵为氏。
这句话看似有点道理,其实正是漏洞的源头。因为发达亲戚造父在受封赵城时,是周穆王时代,而穷亲戚非子受封秦邑是周孝王时代,前后只相差几十年而已,非子受封秦邑后,会不以秦为氏,反而以旁支亲戚的氏为氏?
司马迁甚至认为秦国代代都以赵为氏,所以记载秦始皇赵氏。这可能吗?更何况秦赵最后发展为世仇,秦国会以赵国的祖先的氏为氏?秦国会去蹭赵国祖先的荣耀?
秦国的祖先恶来,因为帮助过商纣王,又死得早,所以其后代在周初地位不高成为落魄户这是可能的。赵国的祖先季胜因为没有帮助商纣王,所以其后代在周初地位还算可以,加之造父帮助周穆王平叛徐偃王之乱,地位更高的。
穷亲戚虽然过得不太好,但不能认为就非要以发达亲戚的氏为氏,何况没过多久,非子自己也获封了秦邑。
另外,造父虽然获得赵氏比秦早,但秦建立诸侯国卻比赵早。赵国建国时已经是战国时代了,此时秦国早已建国几百年了。
非子受封秦邑,是周朝附庸,彼时还不是诸侯国,直到周平王东迁,秦襄公护驾有功,被周平王正式封国,所以秦国在东周一开始就建国了。
这更能说明,秦国公室不可能不要秦氏,去蹭曾经几百年前的旁支亲戚的氏。
秦国的嬴姓逐渐壮大,还发展出梁氏、裴氏、严氏、翟氏、池氏等不同氏,公室是什么氏呢?要么秦氏,要么就无氏,要么就赢姓赢氏,但绝不可能是赵氏。
为什么说秦国公室的氏会有三种可能性呢?
第一,嬴姓秦氏,这个很好理解,以封邑为氏,建国也延续封邑之号,故称秦国。
第二,嬴姓嬴氏。「于是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史记·秦本纪》)。周孝王说,你的祖上伯翳被赐嬴姓,今天我也给你们分封土地,当周朝的附庸。然后继续赢氏之祀。所有有可能作为赢姓嫡脉的秦国,干脆以嬴为氏,这是一种荣耀,相当于宣告,天下嬴姓虽多,我秦公是为嫡系。(嬴姓除了秦国,还有赵国、徐国、江国等)
有这种可能是因为司马迁分不清姓、氏,他这段记载搞不清楚是嬴姓还是嬴氏。司马迁经常混淆姓氏,他在《史记》中经常混乱使用了姓氏。并且他第一个在书上把氏等同于姓。「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 顾炎武《日知录》)
第三,嬴姓无氏。氏在先秦是用来别贵贱的,有两种人会没有氏,一种是无任何社会地位,无封邑,无官职等人。还有一种是地位极高,不需要用氏来表达尊贵了。比如周天子,就只有姓没有氏,因为天下他最贵,一个姓就足够了,何须用氏来显示尊贵呢,周朝历代天子以及王室都只有姓没有氏。
秦国公室自周孝王封为附庸起,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把祖先尊贵的嬴姓获得嫡脉的地位,也有可能不要氏,只要姓,这更能显示秦国公室像天下嬴姓宣布自己是嫡脉。由于秦国的嬴姓也发展出其他的氏,所以无氏的可能性比较小,何况受封时还仅仅是附庸。
以上三种情况,无论哪一种,唯独不可能以赵为氏。
《韩非子》中的旁证
韩非子在初见秦王时,其言论可作为旁证。「赵氏,中央之国也,杂民所居也。其民轻而难用也。号令不治,赏罚不信,地形不便,下不能尽其民力。彼固亡国之形也,而不忧民萌。」(《韩非子·初见秦》)
韩非子称赵国为赵氏,这无可厚非,但他说赵氏彼固亡国之形也,虽然说的是赵国,若秦始皇真为赵氏,岂不是犯了忌讳?为了避讳绝不会称赵国为赵氏,更不会说赵氏亡国之形也。「且夫赵当亡而不亡,秦当霸而不霸,天下固以量秦之谋臣一矣。」如果秦国公室是赵氏,韩非子起码要避开赵氏的说法,只会说赵国,韩非为秦皇同时代的,所以这也旁证了秦始皇绝不可能是赵氏,秦国公室也不可能是赵氏。
那么,秦国公室氏的三种情况,到底哪一种更接近历史呢?
前面谈了,嬴姓无氏的可能性不大。来分析嬴姓秦氏和嬴姓赢氏。
秦朝亡国后,嬴姓公室以何为氏已经难考了,按照先秦惯例,亡国的诸侯国一般都以国号为氏。所以亡国后嬴姓公室后代有可能以秦为氏。为了避祸,也有可能以赵或其他为氏。但这不能逆推秦国公室就是秦氏或赵氏,因为你可以给子孙后代改姓氏,不能让祖先随子孙姓氏。
在可靠的史书中,嬴姓的后代还有西汉嬴公及东汉嬴咨。按照先秦男子称氏的习惯,到了秦汉之交姓氏混用,极有可能延续把先秦的氏延续作为姓使用,如果秦国嬴姓的氏是秦,那么在秦朝灭亡之后,也会延续秦氏用法。由此可见,秦国公室极有可能就是嬴姓嬴氏。
为什么嬴姓嬴氏更靠谱些呢,因为先秦的氏用来别贵贱,而秦国的祖先恶来是赵国的祖先季胜的哥哥,所以是嫡系,更早的祖先若木,也是嫡系,比嬴姓徐国、江国等都嫡系,换言之,秦国的嬴姓一直是嫡系,所以用不着以秦作为氏来区分别的氏,嫡系的嬴氏更为靠谱。
当然,嬴姓秦氏也有可能,不过资料不足,难以考究了。我个人更认可嬴姓嬴氏。
至于那个臭名昭著的赵高,史书没有记载身份,他的赵氏极有可能是秦国公室嬴姓远亲旁支,当年蹭亲戚造父的氏时留下的遥远旁支。
换言之,秦始皇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称嬴政并无不妥,反而是赵政,甚至是吕政,是亡国的六国贵族及后人故意抹黑,低级贬黜而已。
特撰写此文,正本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