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印刷術傳承千年,瀕臨失傳


蕐夓文朙中樞府 二七六二四九九年三月廿六
原創

timg (1).jpg

雕版印刷術,雅稱鏤版,由印章、墨拓發展而來,在唐代普及並盛行起來。宋代雖然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但普遍使用者依舊是雕版印刷,究其原因,乃雕版印刷的藝術高於活字,為人們所青睞。

雕版印刷技藝是我國古代重要的傳統技藝,是運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圖案,再用墨、紙、絹等材料刷印、裝訂成冊或卷的圖書的一種特殊技藝。

雕版印刷有着悠久的歷史,區別於其他雕刻工藝,具有較高的版本研究價值,實用價值與工藝價值。

近代以來,特別是新型的印刷工藝發展日新月異,傳統的雕版印刷迅速衰落,幾乎退出印刷歷史舞台。

雕版的發明使得知識傳播超越了抄寫的局限性,成為廣大人群,乃至全人類共享的文明成果。如果沒有雕版印刷術的先行,就不會有唐宋特別是宋的藝術成果,雕版印刷術把中國人全體帶向了文化普及和昌盛的時代。

雕版印刷術流程如下


寫樣

傳統的手抄因為經過不同人的書寫,會有訛錯,文字不規範等問題,雕版印刷開啟了真正意識上文字規範。寫樣由於不同的寫樣人書法不同,其字體豐富,在古代雕版印刷中,獨樹一幟。

寫樣人對書法要求極高,然而在傳統的社會裡僅僅被視為工匠,地位低下,其書寫刻板字體由於方便下刀刻板,字體組合及排版,形成固定模式,也被書法家不認可其為書法藝術,其實這是對工匠的的偏見,正如古代壁畫、瓷器字畫、木作家具繪圖字畫等,皆需要藝術水平極高的工匠,然而在歷史的沉澱中,他們默默無聞,在歷史的邊緣中支撐起民族的文化。

時至今日,寫樣人應該得到社會地位的提升,還需社會及藝術界的正視。


雕版印刷術傳承千年,瀕臨失傳

上樣

在打磨平整的梨木或棗木上塗抹漿糊,將寫好的樣本輕輕貼在木板上,手掌均勻的擦拭,抹平縫隙。再蓋上一層厚紙,用棕毛刷用力來回擦,使得樣本與木板完全粘合,樣本上的文字清晰呈現。



timg (17).jpg

再用濕毛巾輕輕擦,水分進入紙張類,同時把樣本紙的表層紙漿擦掉一些,使得字跡更加清晰明顯。

再刷上一層植物油,可以保持樣本紙張的濕潤度,同時使木板浸入植物油。


發刀

雕版鐫刻之前,進行發刀,雕版的刻字並非一字一字刻,而是整體上一個版橫線、豎線等刻,整體用刀劃橫豎線的過程就是發刀。



雕版印刷術傳承千年,瀕臨失傳

發刀的順序是從右至左,無論筆畫方向如何變化,發刀時都只能刻墨跡的左邊,邊緣鏈接處的空白部分用斜刀法刻。

挑刀

挑刀是雕版中最難掌握也最能呈現功力的技法,一般而言,沒有十年功夫很難做好這門技術。

挑刀刀法講究先深后淺,越靠近字的墨跡邊緣,下刀越淺,越要小心,使得文字墨跡在木板上呈現階梯狀梯形。

印刷

雕刻好後的雕版要固定在案臺上,用調試好的墨汁或顏料均勻的塗抹在雕版上,宣紙輕輕蓋過,毛刷沿著刻板的紋理輕輕按壓,墨汁就被宣紙迅速吸收了,印刷完成。



雕版印刷術傳承千年,瀕臨失傳

分書

將印刷好的紙張按照頁碼順序排列好,每一堆是同一個頁碼,然後從沒一堆中取出一頁,按照順序取出,取完後就是一本書的內容,這個過程叫分書。


齊欄

線裝書採用對折裝訂模式,對折之後的書頁側面需要對整齊,這個過程必須是手工完成,機器無法代替。齊欄的效果直接關係到最後成書的質量,故技術難度雖不大,但必須熟練。


裁切

裁切是將齊欄之後的書頁邊緣整體切除,使得書本基本模樣呈現。


裝訂

裝訂是將裁切後的書頁打孔并線裝裝訂,線裝依舊是人工進行,目前尚未有機器能替代。線裝也講求美感,雙股線在裝訂完畢後不能呈現交叉、纏繞等情況,雙線需平行規整。


貼標

貼標是完成書最後的過程,亦即講書的書名標籤貼在封面,這個過程也只能人工進行。


蓋印

蓋印是部分書特需要求,在完成書後,講牌記或出品印章在版權頁或扉頁指定位置進行蓋印,用著防偽和版權的作用。


0 評論 - 登錄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