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地理解读(系列14)-雷泽及华胥之渚
相关链接:
【注】:建议按系列顺序阅读
【注】:建议按系列顺序阅读
在中国古代湖泊或内海中,已经有消失大半,在《尔雅》中有记载的仅剩几个而已。
《尔雅·释地》:「鲁有大野,晋有大陆,秦有杨陓,宋有孟诸,楚有云梦,吴越之间有具区,齐有海隅,燕有昭余祁,郑有圃田,周有焦护。」
其中,大野泽就是菏泽,菏泽水域缩小后来与大野泽分开,大野泽消失。具区泽又名震泽,就是太湖。云梦泽的遗留是洞庭湖。彭蠡泽的遗留是鄱阳湖。孟诸泽是今商丘东北浮龙湖。圃田、焦护、昭余祁皆已消失,杨陓不知其地。
那么作为伏羲出生地的雷泽,在哪里呢?
《五德志》:「大人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其相日角,世号太暤。都于陈。其德木,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作八卦,结绳为网以渔。」
为什么雷泽没有在《尔雅》中记载呢,因为雷泽在先秦时代早已消失,人们不知雷泽具体何在。
但是,先秦的资料中又把舜帝时的雷夏泽与伏羲时的雷泽混淆,甚至把雷夏泽简称雷泽。
《说苑·反质》:「历山之田者善侵畔,而舜耕焉;雷泽之渔者善争陂,而舜渔焉」
《尚书》:“雷夏既泽。”《诗》云:“彼泽之陂,有蒲与荷。”《传》曰:“水草交厝,名之为泽。”泽者、言其润泽万物,以阜民用也。《春秋左氏传》曰:“泽之莞蒲,舟鲛守之。”《韩诗内传》:“舜渔雷泽。”雷泽在济阴城阳县。
济南有历山,被认为是舜耕田之山,于是《韩诗内传》认为雷夏泽(雷泽)在济阴城阳县。
然而这个雷泽并不是伏羲时的雷泽。在《山海经》和《淮南子》中对伏羲时的雷泽有另外的介绍。
《淮南子·地形训》:「后稷垄在建木西,其人死复苏,其半鱼,在其间。流黄、沃民在其北方三百里,狗国在其东。雷泽有神,龙身人头,鼓其腹而熙。」
《山海经·海内东经》:「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
《淮南子》说到后稷垄在 西,垄就是坟墓,也就是所葬之地。
又《山海经·海内西经》:「流黄酆氏之国,中方三百里。有涂四方,中有山。在后稷葬西。」《山海经·海内经》:「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
这说明雷泽就在后稷葬地不远。后稷(此后稷非周先祖后稷)葬什么地方呢,葬在都广之野。
建木,是什么?
《淮南子·地形训》:「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日中无景,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淮南子·墬形训》:「东南方曰大穷,曰众女。南方曰都广,曰反户。」高诱注:「都广,国名也。山在此国,因复曰都广山。」
建木就是神话传说中的大树,十个太阳鸟在上栖息,一日一轮换。
都广之野就是成都平原,成都南边的双流、华阳,旧名广都,广都就是都广,也就是都广之野。
《资治通鉴注》:「广都,县名,属蜀郡,故城在今益州成都东南。宋白曰:蜀志,汉元朔二年置广都县;隋仁寿元年,避炀帝讳,改为双流;唐龙朔三年,析双流县,又置广都县于旧县南一十二里。」
《太平御览》:「建木芝,实生於都广,其皮如缨蛇,其实如鸾鸟。此三芝得服之」。
为什么都广就是广都呢,因为古四川地区用“左语”,即把修饰词用在主词后。即使现在四川盆地还有些地方保持“左语”习惯。比如“鸡公”就是公鸡,“盐巴”就是巴盐。“天地之中”、“都广之野”就是指现在的三星堆一带。
既然建木在都广之野,说明雷泽也在此处。
但今天的四川盆地并没有大型的湖泊,那么雷泽在哪里呢?
《路史》:「(伏羲)母华胥居于华胥之渚。记云所都国有华胥之渊,盖因华胥居之而名,乃阆中俞水之地,子年以华胥为九江神女诬。」
《蜀中广记》:「伏羲氏母华胥居于华胥之渚,孕十有二岁而降神,生于仇夷长于起城,注云所都国有华胥之渊乃阆中渝水地也」
《保宁府志》:「夫阆中渝水为华胥之渊伏羲所都,三巴首导神功也,五丁始通奥区也」
《山海经·海内经》:「西南有巴国。大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
四川阆中华胥广场
华胥之渚(华胥之渊)就是雷泽。
在大禹没有打开夔门引四川水流入长江时,四川盆地就有一个巨大的湖泊、内海。这就是华胥之渚、雷泽。也就是古西海之一。(古西海有好几个)
在更古老的时候,整个四川盆地皆是内陆海。
当治水之后的水流顺着长江流走后,剩下的广袤平原便是四川盆地、都广之野。
曾经的雷泽、华胥之渚也消失。
伏羲在成县立都,即都于陈(古陈仓),后人附会成春秋时的陈国,于是被讹为河南淮阳。
伏羲69291年、黄帝10781年11月14日,甲戌月辛未日,十二月初三,建寅十月初三日。冯至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