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玄门早晚课校正
《早晚课》,明代及之前不详,在清代形成标准,收录在《道藏辑要》之中,今大多流通之《早晚课》,皆出自《道藏辑要》。然经过详察校对,发现《道藏辑要》之中存在很多错讹,有的甚至使得文意错误,今校正并列其证据,以飨读者,望见者往后改之。
【一】
《早晚课》之《清静经》之仙人葛仙翁与仙人葛公。
《正统道藏》版:仙人葛仙翁。《道藏辑要》版:仙人葛公。
考证:
此经文中所谓葛某者,是指三国时葛玄,世称葛仙翁。如果称葛翁或者葛公,不免会有歧义,因为还有葛玄之侄孙葛洪也是著名道教人士,称葛翁或小仙翁。故此处校正以「葛仙翁」为正。
另据前蜀杜光庭《清静经注》版本,原文为「仙人葛玄」。故以「仙人葛玄」亦可。
【二】
《早晚课》之《清静经》之受之于与授之于。
《正统道藏》版:受之于。《道藏辑要》版:授之于。
考证:
原文讲葛仙翁得到东华帝君传授经书。授,是给与,受是接受。授受者,传递的对象不同。东华帝君授书,葛仙翁受书。才完成了授受的过程。正如黄石公授书给张良一样。所以此经以葛仙翁为第一人称,接受东华帝君授书,故只能用受之于,不可授之于。否则便是葛仙翁传授给东华帝君了。故此处校正以「受之于」为正。
下文中「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亦然。
【三】
《早晚课》之《清静经》之升为天官与昇为天官。
《正统道藏》版:升为天官。《道藏辑要》版:昇为天官。
考证:
升的本义为容积量词,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升字为斗字基础上的变体。引申义也有登之义。甚,从日从升,意思是日刚出时的景象,就像从升斗里面出来的一样,光线只照耀上方。也就有了上升之义。《说文》:日上也。从日升聲。今把昇简化字同升。虽古也有混用时,但依本义,上升当用昇字更合适。故此处矫正以「昇为天官」为正。
后文「昇入金门」、「神昇上界」,或凡遇有上升之义亦然。
【四】
《早晚课》之《清静经》之修之与得之。
《正统道藏》版:中士得之,下士修之。《道藏辑要》版:中士修之,下士得之。
考证:
《道德经》: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清静经注》(前蜀杜光庭):上士悟之,昇为天官。中士悟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
《洞渊集》(宋李思聪):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得之南宫列仙,下士受之在世长年。
《太平预览》:上士得道升为天官,中士得道栖集昆仑,下士得道长生世间。
根据以上文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闻道(悟道)为高阶水平,需要主动参悟。得之为次阶水平,有可能主动参悟,有可能受到点拨。修之为再次阶水平,无人点拨自己找方法修。受之为最次阶水平,直接获取之义。根据高低排序,悟之、得之、修之、受之。故此处校正以「中士得之,下士修之」为正。
【五】
《早晚课》之《心印妙经》之气合其真与气合体真。
《正统道藏》版:气合其真。《道藏辑要》版:气合体真。
考证:
精合其神,神合其气,气合其真。三句为对仗关系,呼应本经开篇的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故此处校正以「气合其真」为正。
【六】
《早晚课》之《玉清诰》之梵炁。
考证:
梵炁一词出现尚晚,早期道经不存,对应之词为玄炁,后受佛教文化入侵而篡改。
《楚辞·哀岁》:旻天兮清凉,玄气兮高朗。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以元始之玄炁,化生中三皇之天皇氏也。
《清静经注》(前蜀杜光庭):上应太清,玄炁所化。
《上清太玄九阳图》:焕然流光,明於八极,内外莹彻,是谓九阳玄象之真也。与《箓九阳梵炁灯仪》之九阳梵炁系对照互证词,证明梵就是玄所改。
《玉清无极总真》:玄者,黑而有赤色,盖北方阳动而生水,阳炁赤水色黑,故曰玄。
故此处校正以「玄炁」为正。下文凡遇梵炁亦然。
【七】
《早晚课》之《北五祖诰》之示号与谥号。
《正统道藏》版:示号东华。《道藏辑要》版:谥号东华。
考证:
谥号为商周以来根据王侯将相死后议定生前一生褒贬之总结。示号为六号之一。《周礼》:辨六号,一曰神号,二曰鬼号,三曰示号,四曰牲号,五曰齍号,六曰币号。《周礼定义》:郑康成曰,神号若云皇天上帝,鬼号若云皇祖伯某,示号若云后土地祇,○郑司农曰,牲号为牺牲皆有名号。
换言之,神号表示天神之号。鬼号表示人鬼之号。示号表示地祇之号。天神、地祇、人鬼是先秦祭祀的核心三部。北五祖的地位属于地祇,故示号是正确阐述。
故此处校正以「示号东华」为正。
【八】
《早晚课》之《南五祖诰》之明真证道与明真正道。
《正统道藏》版:明真证道。《道藏辑要》版:明真正道。
考证:
《崇文总目》是宋代创作的官修书目,著录经籍3445部,30669卷,是北宋最大的目录书,共六十六卷,按四部四十五类。先后由王钦若、王尧臣等编撰而成,于庆历元年(1041年)奏上,宋仁宗赐名为《崇文总目》。《崇文总目》中记载收录道经《明真证道论》一卷,张龟撰。同为宋代的《通志》也收录此书。证明远在宋代,称明真证道,比明代更早。清代的明真正道为错讹。
故此处校正以「明真证道」为正。
【九】
《早晚课》之《南五祖诰》之于焉与俞琰。
《正统道藏》版:于焉。《道藏辑要》版:俞琰。
考证:
俞琰为宋末元初道教学者。字玉吾,号全阳子、林屋山人、石涧道人。一生熟读经、史、子、集,以词赋闻名,雅好鼓琴,尤精于易学。他自幼承其家学,刻苦研《易》三十余年。
但《南五祖诰》此处讲的是紫阳真人的事迹,与俞琰无关,且年代比俞琰早。再者,俞琰并非丹道学家,而更多专注易学。
于焉,文言词汇,从此,于此的意思。根据此段经文意思,当为于焉。「法通鸡足,于焉丹髓之书成。」从此丹髓之书写成。
故此处校正以「于焉丹髓之书成」为正。
【十】
《早晚课》之《七真诰》之金国仙姿与金骨仙姿。
《正统道藏》版:金国仙姿。《道藏辑要》版:金骨仙姿。
考证:
本段句写全真七子之一谭处端的事迹。传说生即仙骨附身。他当时虽为汉人,但处于金国境内,生于金太宗天会元年(1123年)三月一日。所以有人说金国仙姿是阐述的是金国。又因后句与前句形成对仗,所以更像金国才对。「金国仙姿,得四言而契道;卫州变化,坐十载以成真。」金国对应卫州?
其实不然,这两句虽为对仗骈句,但不是对联,对仗骈句没必要每个字词都对应,可以整体对应。如果金国对应卫州,那么仙姿怎么能对应变化呢?所以金骨仙姿更正确。如果生在金国就叫金国仙姿,那七子中其他人也是,怎么不是金国仙姿呢?所以金国之说毫无根据和逻辑。
历史上把金骨、仙姿比作成仙成道之人也是有先例的。
唐 李白 《感兴》诗之五:「西山玉童子,使我鍊金骨。欲逐黄鹤飞,相呼向 蓬闕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刘商》:「好神仙,鍊金骨。」 唐 郑嵎 《津阳门诗》:「鸣鞭后骑何躞蹀,宫妆襟袖皆仙姿。」宋 朱松 《答林康民见和梅花诗》:「仙姿不受凡眼污,风敛天香瘴烟里。」
故此处校正以「金骨仙姿」为正。
【十一】
《早晚课》之《七真诰》之二井与三井。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长真居朝元,师居市中士地庙,不语者三年。俄迁城东北云溪洞,徒众日集,忽指地云:中有井三。凿之二丈余,得知下贯泉源。」
很明显,同是《正统道藏》版本,不可能出现前后记载矛盾,只可能是版刻错误,或者三刻掉了一笔成二。
故此处校正以「三井有多生之记」为正。
【十二】
《早晚课》之《仰启咒》之纠罚与纠察。
《正统道藏》版:纠罚。《道藏辑要》版:纠罚。通行版:纠察。
考证:
根据王灵官的神职职能称号,均是纠罚,没有纠察。
在其他处也能佐证。
故此处校正以「纠罚」为正。凡遇王灵官,皆为纠罚。
【十三】
《早晚课》之《仰启咒》之三天朝三帝与三天朝上帝。
《正统道藏》版:三天朝三帝。《道藏辑要》版:三天朝上帝。
考证:
根据前后文对照,「顷刻三天朝三帝,须臾九地救生民。」是对仗骈句。讲王灵官能瞬间去三天朝见,又能瞬间去九地拯救生灵人民。很显然,此处的三天对应九地。
按照道教三十六天之说,分为三界二十八天、四梵天、三清天,各有上帝,而昊天玉皇上帝总领先上中天三帝,泊四方三十二天帝。
顷刻三天朝三帝,讲的是玉帝总领的中天三帝。
故此处校正以「顷刻三天朝三帝」为正。
【十四】
《早晚课》之《下水船》之九头狮子道前游与九头狮子导前游。
《道藏辑要》版:九头狮子道前游。通行版:九头狮子导前游。
考证:
根据《太一救苦护身妙经》,九头狮子左右从随,乘空而去。九头狮子,口吐火焰,绕於身形,乘空而去。
九头狮子是伴随左右,在道路旁开引的存在。故此处应为道路的道。
故此处校正以「九头狮子道前游」为正。
【十五】
《早晚课》之《下水船》之请师与寻师。
《道藏辑要》版:千处请师千处降。通行版:千处寻师千处降。
考证:
寻师与访友、问道、访道几为同级词,指个人主动寻访过程。
《道书十二种》:若有烈士贤才,寻师访友,得其真决。
《晋真人语录》:先生曰:嗟见世问人寻师访道,不肯恭顺於人,只说俱能己胜。
《女子丹经汇编》:看书固要明理,寻师尤要有识。
请师则不同,在道教中,请师是所在地随时请祖师降临的意思,祖师被请降临则方便救度。
根据此段句,请太乙天尊降临救苦的意思。故应为请师。若为寻师,则矛盾。
故此处校正以「千处请师千处降」为正。
【十六】
《早晚课》之《下水船》之不可议与不思议。
《道长辑要》版:不可议。二仙庵版:不思议。
考证:
很明显,此处是不可思议的简写形式,至于哪一种正确呢。不可思议,难以想象的意思。
《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下》:朕日夜惟思议者之言。
由于议字有不同含义,单独出现不可议是否能作为不可思议的简称呢?不可议若单独出现,恐会有歧义,作不可议论、不可讨论讲。
在道书中,作不可议的,往往不会单独出现,前面会跟随不可思并列出现。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纂图解注》:不可思,不可议,亦非动,亦非静。
《龙门心法》:无鞅数不可思不可议的仙。
《古书隐楼藏书》:哪一个不从这玄关出入;无鞅数不可思、不可议的仙。
然而不思议则可以单独出现,并作为不可思议的简称。
《道法会元》:度人无量不思议,敢仗祥光来拯济。
《吕祖金华宗旨阐幽问答》:答曰:不可思议,顿入不思议,即此之谓也。
《太上妙法本相经》:凡夫福,履之成十仙。海德不思议,威力振大千,其道如是神,无量亦无边。
《道教义枢》:从气观转入神观,转变神力,示不思议,具二观义辩。
不一一列举。由此可见,简称不思议更贴切,也消除歧义。
故此处校正以「不思议」为正。
【十七】
《早晚课》之《救苦经》之罪魂与罪人。
《正统道藏》版:同声救罪魂。罪魂实可哀。《道藏辑要》版:同声救罪人。罪人实可哀。
考证:
同为《正统道藏》版,然而在救苦经注解中,又写作罪人,说明在正统道藏成书时,已有罪魂、罪人的不同版本。
《正统道藏·救苦妙经注解》,洞玄部玉诀类,一卷,洞阳子注。
洞阳子,宋末元初人。
究竟是罪魂还是罪人,还得看经文前后意思。
经名灵宝救苦经,灵宝主救度,翻早期灵宝救度相关的书,可得文献皆为罪魂。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已结证、未结证、已受报、未受报一切罪魂,并与疾除罪簿。
《灵宝玉监》:无上七元,九幽罪魂。
《上清灵宝大法》:拔度亡过某人,及狱内罪魂等众,出离北府,径上南宫,时刻升迁,一如告命。
《三洞赞颂灵章》:洗涤诸罪魂,咸皆得超度。
灵宝救度多指度亡者,故救度罪魂更为合适。至于罪人,若指活人,则当被世俗律法所惩罚,无需救度,若无限制的救罪人,岂非包庇罪恶?若罪人指亡者有罪者,则罪魂更为合适。
故此处校正以「罪魂」为正。
【十八】
《早晚课》之《救苦经》之诸仙众与诸天仙众。
《正统道藏》、《道藏辑要》版:诸仙众。通行版:诸天仙众。
考证:
据《正统道藏·救苦妙经注解》,洞玄部玉诀类,一卷,洞阳子注,亦是诸仙众,非诸天仙众。根据多版吻合的原则,确定为诸仙众。
故此处校正以「诸仙众」为正。
【十九】
《早晚课》之《生天得道经》之作是与是作。
《正统道藏·生天得道经》洞真部本文类:是作。《道藏辑要》版:作是。
考证: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受持佩奉,永作津梁。
《鬼谷子天髓灵文》:欲离苦海,是作津梁证无上之仙人。
《上清灵宝大法》:永作津梁,持为身宝。
《道门科范大全》:臣等谨为考诸仪训,广作津梁,俾兹灭度。
《太上洞玄灵宝本行宿缘经》:欲使其修善行,为来世作津梁耳。
而作是津梁,只在《徐仙翰藻》出现过,根据多版重复原则,是作津梁更符合原文。
故此处校正以「是作津梁」为正。
【二十】
《早晚课》之《生天得道经》之路与露。
《正统道藏·生天得道经》洞真部本文类:显诸真路。
《正统道藏·生天经颂解》(超然子王吉昌)洞真部赞颂类:显诸真露。
考证:
王吉昌认为是显露的露,还专门做了解释,借假修真,真露显。
然根据前后文意思,一切有为,显诸真路,体此法相,乃可受持。应是道路、门路的意思。一切修为,显出修真门路,根据这个门路而体悟此法身道相,即乃可受悟行持之意。
若为显露的露,历史上可未曾出现过拆分显露中间填字使用的先例,若为显露,此句应为:显露诸真。而非显诸真露。
故此处校正以「显诸真路」为正。
【二十一】
《早晚课》之《生天得道经》之于正念中。
《正统道藏·生天得道经》洞真部本文类:于正念中。
《正统道藏·生天经颂解》(超然子王吉昌)洞真部赞颂类:缺此四字。
考证:
根据《周易参同契发挥》:今夫神仙之修丹,芸锄宿秽,驱遣鬼尸,安静六根,空其五蕴,于正念中清静光明,虚白晃耀,乃得五脏清凉,六腑调泰,三百六十骨节无有滞碍,八万四千毫窍皆通畅也。
《大成捷要》:外想不入,内想不出,于正念中只知有元神轻轻寂照。
得知生天经有此四字才符合原文。
故此处校正以有「于正念中」为正。
【二十二】
《早晚课》之《生天得道经》之皆与乃。
《正统道藏》版:皆。《道藏辑要》版:乃。
考证:
根据《周易参同契发挥》:今夫神仙之修丹,芸锄宿秽,驱遣鬼尸,安静六根,空其五蕴,于正念中清静光明,虚白晃耀,乃得五脏清凉,六腑调泰,三百六十骨节无有滞碍,八万四千毫窍皆通畅也。《古文参同契集解》:乃得五脏清凉。《正统道藏·生天经颂解》(超然子王吉昌):乃得五脏清凉。
根据多版重叠原则,「乃得」更接近原文。
故此处校正以「乃得五脏清凉」为正。
【二十三】
《早晚课》之《生天得道经》之注润身田与注想身田。
《正统道藏·生天得道经》洞真部本文类:注润身田。
《正统道藏·生天经颂解》(超然子王吉昌)洞真部赞颂类:注想身田。
考证:
《道法会元》:仍丐颁降正真生炁灌注身田,使五脏清凉,六腑调泰,星辰顺度,寿命延长。
《道法会元》:特降瑶光真炁,灌注身田,俾令六脉平和。
《七宝庄严经》:大慈法雨雨汝身田,得生法牙。
《阴符经三皇玉诀》:引太和真炁注於身田,即五脏清凉,六腑调泰,关节自通,精神以安也。
《太上三十六尊经》:传受经法,还复精气灌注身田。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元皇正炁灌沐身田,中极神光照临命域。
《修真十书杂着指玄篇》:畅饮太和真气,注想身田。
《抱一子三峰老人丹诀》(元金月岩编,黄公望传。):注想身田五脏六腑,心目内观真气所有。
由此观之,注润、灌注皆用水润形容,而注想虽也有用,但出现时间晚,且不及注润、灌注之意多。根据多版重叠原则,注润更为合适。
故此处校正以「注润身田」为正。
【二十四】
《早晚课》之《生天得道经》之朗与晃。
《正统道藏·生天得道经》洞真部本文类:虚白朗耀。
《正统道藏·生天经颂解》(超然子王吉昌)洞真部赞颂类:虚白晃曜。
考证:
《周易参同契发挥》:今夫神仙之修丹,芸锄宿秽,驱遣鬼尸,安静六根,空其五蕴,于正念中清静光明,虚白晃耀,乃得五脏清凉,六腑调泰,三百六十骨节无有滞碍,八万四千毫窍皆通畅也。
《太上赤文洞古经注》:内本清静光明,虚白晃耀,奈何爱染万缘。
《吕纯阳真人沁园春丹词批注》:故自目至脐一路,皆虚白晃耀如月华之明也。
《云宫法语》引《得道经》曰:心目内观,真炁所有,清净光明,虚白晃耀。
《上清太玄集》:质琅然雪隐霜。虚白晃耀,轩外澄神凭自照。
虚白朗耀,仅在明代《易斋集》中出现:夫元始正和虚白朗耀者,他日道成,白日髙举。
故此处校正以「虚白晃耀(曜)」为正。
【二十五】
《早晚课》之《生天得道经》之寂与静。
《正统道藏·生天得道经》洞真部本文类:安寂六根。
《正统道藏·生天经颂解》(超然子王吉昌)洞真部赞颂类:安静六根。
考证:
《周易参同契发挥》及《古文参同契集解》:驱遣鬼尸,安静六根,空其五蕴。
《北斗经》:六根安寂,自然兴生。
《五老宝经》:使人魂魄安寂,数有吉感。
《慧命经》:了达无为兮,安寂六根。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太上天转,五帝所游,三卿扶卫,与真合俱,下入我身,安寂坐无,吐精灌形,魂魄和濡,使我飞仙,云车行浮。
根据版本重叠原则,安寂使用为多,安静六根极少。故安寂更合适。
故此处校正以「安寂六根」为正。
【二十六】
《早晚课》之《生天得道经》之净与静。
《正统道藏·生天得道经》洞真部本文类:安寂六根,净照八识。
《道藏辑要》版:安寂六根,静照八识。
《正统道藏·生天经颂解》(超然子王吉昌)洞真部赞颂类:安静六根,净照八识。
考证:
净照一词仅在生天经及生天经颂解中出现,根据先后文意思,寂、静互文互义,此段经是说,修行到这个时候,须要天尊之道力去扶持。并且要药物及法力来相助。还要谨慎节制饮食。故静照更符合本义。
故此处校正以「安寂六根,静照八识。」为正。
【二十七】
《早晚课》之《生天得道经》之证与正。
《正统道藏·生天得道经》洞真部本文类:证妙三元,得道成真。
《正统道藏·生天经颂解》(超然子王吉昌)洞真部赞颂类:正妙三元,得道成真。
考证:
此处前文为三处骈句:安寂六根,净照八识,空其五蕴。
故证妙三元不可能与前句有强行骈句关系。所以《生天经颂解》将空其五蕴,正妙三元。放在一起解释,不合理。
那么证妙三元,得道成真才有前后关系。证妙对应得道,亦即对证道成真的互文用法。关于证道,参照本文第八条,「明真证道」的考证。
故此处校正以「证妙三元,得道成真」为正。
【二十八】
《早晚课》之《生天得道经》之上白天尊言。
《正统道藏·生天得道经》洞真部本文类:诸天仙众,白天尊言。
《道藏辑要》版:诸天仙众,上白天尊言。
《正统道藏·生天经颂解》(超然子王吉昌)洞真部赞颂类:诸天仙众,上白天尊言。
考证:
此处《生天得道经》白天尊言前面比其他版本缺少一个上字。
白天尊言。白就是告诉,讲明的意思,白天尊言,就是给天尊讲明。
上白天尊言。虽然只多了一个上字,但用法上是作低姿态尊敬天尊,故而需要向上告诉天尊。
白言:多用于上对下。上白言:多用于下对上。
道经中上白言的用法也多处可见。
《太上说通真高皇解冤经》:从座而起,稽首进前,上白天尊曰:不审此昔穷魂,生有何咎,而受苦楚?
《灵宝往生救苦妙经》:稽首作礼,五体投地,上白天尊言。
《三官宝号经》:擎拳长跪,上白天尊曰。
《真武妙经》:越班而出,执简长跪,上白天尊曰。
诸如此类,不一一列举。故此处有白字更合适,诸天仙众对天尊的尊敬。
故此处校正以「诸天仙众,上白天尊言」为正。(有上字)
【二十九】
《早晚课》之《拔度经》之九色光明、七宝光明、山宝光明。
《正统道藏·解冤拔度妙经》洞玄部本文类:山宝光明。
《道藏辑要》版:七宝光明。
《续道藏·高皇解冤经》:九色光明。
考证:
山宝光明在整个道经中孤本存在,讹抄可能性更大。
七宝光明仅在《龙蹻经》《紫书箓传》《消灾九幽忏》中出现,佛教中出现更多。且本经前文有七宝台中,若为七宝光明,则出现重复用词之嫌。
九色光明出现则很多。
《道门经法相承次序》:此山出五色流泉,又有九色光明,彻照大罗众天之上。
《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额中有九色光明,化为五色狮子之座。
《度人经》:静思身坐九色光明云炁之中,内外蓊冥。
《云笈七签》:故此九气,九色光明,上为三境三十六天也。
不一一列举。
故此处校正以「九色光明」为正。
【三十】
《早晚课》之《拔度经》之男玄与男女。
《正统道藏·解冤拔度妙经》洞玄部本文类:男玄善人。
《道藏辑要》版:男女善人。
《续道藏·高皇解冤经》:男女善人。
考证:
男玄善人在整个道经中不存,且本经后文有,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一心专志,入静持斋。故只可能是男女善人。
故此处校正以「男女善人」为正。
【三十一】
《早晚课》之《拔度经》之身赞与身负。
《正统道藏·解冤拔度妙经》洞玄部本文类:身赞铁杖。
《道藏辑要》版:身负铁杖。
《续道藏·高皇解冤经》:身负铁杖。
考证:
此处前后骈句对仗:足履刀山,身负铁杖。脚踏刀山,身体背负铁杖的意思。身赞铁杖文意不通,且与前句不呼应。
故此处校正以「身负铁杖」为正。
【三十二】
《早晚课》之《拔度经》之真合与真人。
《正统道藏·解冤拔度妙经》洞玄部本文类:真合。
《道藏辑要》版:真人。
《续道藏·高皇解冤经》:真人。
考证:
根据此处前后文:有一真人,名曰广信,从座而起,稽首进前,上白道君曰。
只能是真人,方才有名字,方能稽首问道君。
故此处校正以「真人」为正。
【三十三】
《早晚课》之《拔度经》之前进与进前。
《正统道藏·解冤拔度妙经》洞玄部本文类:前进。
《道藏辑要》版:前进。
《续道藏·高皇解冤经》:进前。
考证:
前进,指向前走进。进前,指走到(道君)面前。进前体现主观上对道君的尊敬。故进前更合适。进前用法也有他例。
《五礼通考》:引赞者进前曰,请防视陈设至阶。
故此处校正以「进前」为正。
【三十四】
《早晚课》之《拔度经》之道君与天尊。
《正统道藏·解冤拔度妙经》洞玄部本文类:上白天尊曰。
《道藏辑要》版:上白道君曰。
《续道藏·高皇解冤经》:上白道君曰。
考证:
本经经名为《太上道君说解冤拔度妙经》,且开篇写到:尔时,太上道君与诸圣众。(《高皇解冤经》亦然)故道君更合适。《高皇解冤经》下文的老君日:受诸罪者,在世之时与《拔度经》道君日:受诸罪者,在世之时。此处老君亦为道君合适。符合本经开篇及经名。
故此处校正以「道君」为正。
【三十五】
《早晚课》之《三官诰》之晋、普、昔。
《正统道藏》版:晋受浩劫家之命。《道藏辑要》版:普受浩劫家之命。
古本:昔受浩劫家之命。
考证:
此处根据文义当为昔日承受之意,昔受在道经其他地方也常有使用。
《灵仙记》:昔受仙人介君食日精法。
《云笈七签》:吾昔受之于元始,于今七亿万劫。
由于昔字还有㫺的写法,故很容易抄写过程中讹变为晉(晋)、普。
故此处校正以「昔受浩劫家之命」为正。
【三十六】
《早晚课》之《玄天诰》之得道与悟道。
《正统道藏》版:修真得道。《道藏辑要》版:修真悟道。
考证:
根据《大明御制玄教乐章》:大天尊,混元六天,传法教主,修真悟道,济度群迷。普惠三界。
故修真悟道更为准确。
故此处校正以「修真悟道」为正。
【三十七】
《早晚课》之《玄天诰》之都部署与都总管。
《正统道藏》版:三元都部署。《道藏辑要》版:三元都总管。
考证:
都部署为官职名,五代后唐设置,为战时指挥官,宋代延续。辽、西夏皆有使用。英宗(赵曙)时,为避其嫌名而改称都总管。
若需恢复本称,则以都部署合适。
故此处校正以「都部署」为正。
【三十八】
《早晚课》之《玄天诰》之真武与玄武。
今各类版本皆曰真武、真武大帝。
考证:
本号玄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宋朝建立,以其避讳先祖赵玄朗而改玄为真,后世称真武大帝。在宋朝基本上是避讳玄字的,要么改成元,要么改成真。如《千字文》天地玄黄改成天地元黄。如唐朝称老子诞辰为玄元降圣节,简称玄元节,宋朝改称真元节。然而同样带玄字的玄天上帝却从民间保留了下来,故未避讳。
若需恢复本称,则以玄武合适。
故此处校正以「玄武」为正。若考虑已成普遍使用之习惯,亦可不改。
【三十九】
《早晚课》之《祖天师诰》之正邪两辩与正邪两辨。
《正统道藏》版:正邪两辩。《道藏辑要》版:正邪两辨。
考证:
此处文意为辨别正邪,而非辩论,故辩字是讹抄。
故此处校正以「正邪两辨」为正。
【四十】
《早晚课》之《祖天师诰》之治与冶。
《正统道藏》版:夺福庭治。《道藏辑要》版:夺福庭冶。
考证:
此处是治理修治之意,冶字是误抄缺笔。
故此处校正以「夺福庭治」为正。
【四十一】
《早晚课》之《祖天师诰》之辅玄体道与辅元体道。
《正统道藏》版:辅玄体道。《道藏辑要》版:辅元体道。
考证:
参照本文第【三十八】条。因避讳而改玄为元。
故此处校正以「辅玄体道」为正。
【四十二】
《早晚课》之《吕祖诰》之宝剑光腾与宝剑光辉。
《道藏辑要》版:宝剑光腾。二仙庵版:宝剑光辉。
考证:
此处与前句是对偶句。黄梁梦觉,忘世上之功名。宝剑光腾(辉),扫人间之妖怪。黄粱对宝剑,皆为名词。梦觉对光腾(辉),名词动词。觉和腾(辉)必须是动词才对。按照字义,辉也有动词照耀的意思,腾有腾飞的意思。好像都可以。但是,光辉二字组合起来一般作名字或形容词讲,没有动词。而光腾则有动词属性。所以光腾更合适。
事实上,光腾一词出现很早,且在道经中频繁使用。
《全唐诗·素》:妙夺鲛绡色,光腾月扇辉。非君下路去,谁赏故人机。
《众仙步虚词六首·其四》(唐无名氏):吉光腾紫气,霄路逸丹天。幡扬香风转,盖动超浮烟。道中还复道,玄中已复玄。
《丹灶》 (宋 · 李纲):一丸五色光腾夜,乞取从教作散仙。
《玉皇十七慈光灯仪》:光腾三界,化洽八埏。幽明仰赖,今古攸传。
《呼家将》:旌旗招展眩人目,宝剑光腾映夕阳。
故此处校正以「宝剑光腾」为正。
【四十三】
《早晚课》之《吕祖诰》之黄鹄、黄鹤、圣迹、胜迹。
《道藏辑要》版:黄鹄溪头留圣迹。
二仙庵版:黄鹤楼头留胜迹。
通行版:黄鹤楼头留圣迹。
考证:唐代崔颢的一首《黄鹤楼》让黄鹤楼名垂青史。据考证,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
又根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之右岸有船官浦,历黄鹄矶西而南矣。直鹦鹉洲之下尾,江水溠曰洑浦,是曰黄军浦。」得知所谓的黄鹤矶其实就是旧名黄鹄矶。
南朝宋诗人鲍照的一首五言古诗《登黄鹤矶》,也可证明黄鹤矶又名黄鹄矶。
李毅伯学士〔联芳〕:鹦鹉芳洲,黄鹄溪矶,晴川杰阁。
黄鹄矶、黄鹄溪、黄鹄溪矶大抵历史上皆在使用。矶,水边石滩或突出的岩石。故黄鹄矶称黄鹄溪是极有可能的。
《水经注》中并未提到黄鹤楼,也未提到黄鹄楼,至于黄鹤楼是不是一开始就是这个名已经很难考了。不过可以确定的是,黄鹤楼旧址的位置就是黄鹄溪(矶)。
《吕祖诰》中此处讲的是吕祖在黄鹄溪(矶)这个地方留下了故事痕迹。很显然这不可能在黄鹤楼头,因为黄鹤楼头在哪?楼顶上?楼底?描述地名某某头一般指这个地方某处源头,比如溪水源处。
胜迹,是名胜古迹的名胜意思,与人留下痕迹关系不大,故圣迹更妥当。
故此处校正以「黄鹄矶头留圣迹」为正。或「黄鹤矶头留圣迹」。
【四十四】
《早晚课》之《吕祖诰》之山崖、岩祠。
《道藏辑要》版:山崖。二仙庵版:岩祠。宝诰大全:存芝像于丹崖。
考证:
此处两句也是对偶句。存道像于山崖(岩祠),显仙踪于云洞。岩祠者,吕祖名吕岩,后世所建岩祠,为人为建筑。很显然,是在存道像之后所建。而自然地理云洞理应对应山崖,(宝诰大全称:存芝像于丹崖)。
据《绵州府志》载:医吾闾山北,有孤石峭壁,上镌吕仙像,又名吕公崖,乃吕祖炼丹处。
故此处校正以「存道像于丹崖」更合适。
【四十五】
《早晚课》之《吕祖诰》之作与理。
《道藏辑要》版:作。二仙庵版:理。
考证:
此处与后句也是对偶。阐法门之香火,作(理)玄嗣之梯航。《宝诰大全》:为后嗣之梯航。显然宝诰大全的为字对应不上,可排除。
阐(法门之)香火,为偏正短语。作(理)【玄嗣之】梯航。也必须是偏正短语。当阐香火必须语义通顺没病句时,阐字只能是发扬、阐化的意思。那么对应的理梯航则语义不通,故只能是作梯航。
故此处校正以「作玄嗣之梯航」为正。
【四十六】
《早晚课》之《吕祖诰》之大圣大慈大仁大孝、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故此处校正以「大圣大慈大仁大孝」为正。
【四十七】
《道藏辑要》版:燮元赞运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兴行妙道天尊。
二仙庵版: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兴行妙道天尊。
张三丰先生全集: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兴行妙道天尊。
考证:
根据《南平县志》:吕祖宫即蕊珠宫,在天麟山麓,清同治初年,募众鼎建,庙貌巍峨,规模宏敞,屡昭灵应。嘉庆十年,奉旨刺赐“燮元赞运”四字,加於原衔之上,建立牌位供奉。
故可得知明代和之前没有此四字。
故此处校正以「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兴行妙道天尊」为正。
【四十八】
《早晚课》之《萨真君诰》之隆兴与龙兴。
《正统道藏·灵官经》:隆兴。《道藏辑要》版:龙兴。
考证:
派流西地,迹显隆兴(龙兴)。很明显次两句为对偶,意思是说萨守坚是蜀西河人,事迹显于隆兴(龙兴)。西地对应隆兴(龙兴),故隆兴(龙兴)必须是地名。
隆兴是宋孝宗的年号,仅用了两年(1163、1164)。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改洪州为隆兴府。元至元二十一年(1285年)改隆兴路为龙兴路。也有解释说是甘肃龙兴,我以为这条不靠谱,因为宋朝当时没有统治到甘肃,就算萨守坚离开宋境去传教,龙兴在甘肃也查不到大地名,仅能查到龙兴村。另外萨守坚西河派属于神霄派分支,神霄派创始人王文卿号冲和子,江西建昌南丰人。距离隆兴(南昌)很近。
根据恢复本称原则,此处称隆兴更合适。
故此处校正以「隆兴」为正。
【四十九】
《早晚课》之《萨真君诰》之王府与玉府。
《正统道藏·灵官经》:王府。《道藏辑要》版:玉府。
考证:
玉府,玉枢雷府,为天上管辖雷霆号令之处所。雷书,雷法秘籍,阐说召雷之法。萨祖传授真师相付的教旨,道成之后掌管玉枢府的秘籍。故此处王字为错讹。
故此处校正以「玉府」为正。
【五十】
《早晚课》之《萨真君诰》之连与运。
《正统道藏·灵官经》:连风雷于咫尺之间。《道藏辑要》版:运风雷于咫尺之间。
考证:
此处与后句是对偶句。连(运)风雷於咫尺之间,剪妖魔於斗罡之下。连(运)与剪都是动词。然而连字作为动词时,只有连接、联合、牵连之意。把两者相当的内容对接称之为连。风雷于咫尺之间不存在有连接、联合、牵连之意。若是把千里之外的风雷运输传送到咫尺之间,语义才通顺。且连风雷的说法仅在《正统道藏·灵官经》中孤本存在。但运风雷的说法史上多处出现。
《全宋词》:寂然不动感而通,凭刚烈。 运风雷,祈雨雪。
《道法会元》:北帝勑收无道鬼,指挥兵将运风雷。雄威猛将奔云去,犯律邪魔急捉来。
《道园学古录》:纳湖山于几席,运风雷于指掌。
由此可见,运风雷才符合语义和使用历史。连字与运字古体字接近,为传抄错讹。
故此处校正以「运风雷于咫尺之间」为正。
【五十一】
《早晚课》之《萨真君诰》之宗祖与宗主。
《正统道藏·灵官经》:都天宗祖。《道藏辑要》版:都天宗主。
考证:
根据《萨祖仰启咒》:仰请碧云大教主,一元无上萨仙翁。此处应是(西河派)教主之意,故都天宗主更合适。
故此处校正以「都天宗主」为正。
【五十二】
《早晚课》之《萨真君诰》之萨公与萨翁。
《正统道藏·灵官经》:萨公真君。《道藏辑要》版:萨翁真君。
考证:
按《萨祖仰启咒》:仰请碧云大教主,一元无上萨仙翁。称萨翁。萨公仅在《灵官经》中孤本存在。窃以为萨翁更合适。
故此处校正以「萨翁真君」为正。
【五十三】
《早晚课》之《王灵官诰》之纠罚与纠察。
《正统道藏·灵官经》:纠罚。《道藏辑要》版:纠罚。通行版:纠察。
考证:
见第【十二】条。均为纠罚。
【五十四】
《早晚课》之《王灵官诰》之过错、错过、受、授。
《正统道藏·灵官经》:观错过。于一十二年授命玉帝。
《道藏辑要》版:观过错。于一十二年授命玉帝。(二仙庵本同)
通行版:观过错。于一十二年受命玉帝。
考证:
根据同在《正统道藏·灵官经》的《请启誓咒》:一十二年观过错,百千万种积功勋。得知是过错。况且观错过语义不通。
《正统道藏·灵官经·请启誓咒》:一十二年观过错,百千万种积功勋。
授、受,参见第【二】条,授,是给与,受是接受。授命是下达命令。受命是接受命令。故此处当为受命(于)玉帝。于字在语句结构中前置到一十二年前处。
故此处校正以「观过错。于一十二年受命玉帝」为正。
【五十五】
《早晚课》之《救苦诰》之上清灵宝尊、玉清天宝尊、玉清灵宝尊。
《正统道藏》版:上清灵宝尊。
《道藏辑要》版:玉清天宝尊。(二仙庵本同)
通行版:玉清灵宝尊。
考证:
根据三清对应关系,玉清天宝、元始天尊,上清灵宝、灵宝天尊,太清神宝、道德天尊。故排除通行版之错讹。
又《救苦经》原本是灵宝道君在香林苑所说之经,故曰上清灵宝尊,应化玄元始。
故此处校正以「上清灵宝尊」为正。
【五十六】
《早晚课》之《救苦诰》之太一、太乙。
《正统道藏》版:太一。《道藏辑要》版:太乙。
考证:
太乙天尊原本是太一皇,在道家看来,天道恶单,所以太一也就改谓太乙了。乙与一同音,但在天干中排第二位,算筹学术中,乙是双而非单。所以太乙替代了太一。
此处称太一、太乙皆可。若需恢复本称,则称太一天尊。
【五十七】
《早晚课》之《丘祖诰》之邱、丘。
通行版:邱。
《道藏辑要》版无《丘祖诰》。
考证:
邱姓原作丘姓,清雍正三年,规定丘字只能作为孔子名字用,其他人名、地名、姓氏均要避讳,于是丘姓改为邱姓,在修撰书籍时,将古人丘姓也一并避讳改了。
《段注》(清段玉裁)云:今制,讳孔子名之字曰邱。
故此处校正以「丘」为正。
汉代砖石画像:北斗帝车
故金轮炽盛当恢复原称,帝车炽盛。为什么不直接叫北斗炽盛呢?因为下句玉斗已经重复。
至于佛号还是法号,都不是。佛号显然是不对的,紫微帝万年前已是华夏人信仰,哪来的先有佛号?法号也是不对的,是对标下句道称而产生的。
实际上作为帝车,车的核心功能是交通运输,作为天帝的车,运输什么呢?
《道德经》:「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其中建德如偷,河上公本作“揄”,傅奕本作“媮”,另本建德如输。揄同输。揄,宣传,发扬之义。输,运输,输出。
立德,在于输出,而不在于索取。就如同,德,无为却无以为也。
天帝(紫微帝)的帝车运输什么呢?除了天帝本人,还有天帝之天德。
德与道是相对常用词,尊道而贵德,故后句是道称玉斗玄尊,前句本应是德建帝车炽盛。
故此处校正以「德建帝车炽盛,道称玉斗玄尊」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