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太岁法会是一场无知者的盛宴


蕐夓文朙中樞府 二七六二四九九年臘月廿一
原創


年关将至,各种拜太岁法会宣传活动铺天盖地,就连狒教、鸡毒等教都有样学样的搞太岁活动,今天让我来揭开这太岁的神秘面纱。



六十太岁是伪神


为什么说六十太岁是伪神呢?因为其来源,并非来自道教正统经典以及中国古史料文献。


以六十太岁第一位为例证。


拜太岁法会是一场无知者的盛宴


所谓甲子太岁金辨大将军


可能大家比较疑惑,为什么甲子太岁的形象是双眼长手,手掌中长眼的形象,金辨又是谁?


查史料是查不到的,而清代后的道教文献说金辨是在明代正统三年(西元1438年)升为佥部御史,协助处理宁夏地区的军事事务。在任内,金辨推举贤德的人才,任用有才能的人,受到众人一致称赞,称他办事公正无私。


宁夏地区长年缺水,原有五条水渠,其中鸣沙洲、七星汉和伯石灰等三条水渠,由于缺乏维护而导致淤塞。金辨就请求朝廷拨款,及时疏通,使一千三百余亩荒田得到灌溉。


当时为了鼓励有钱的人救灾,皇帝下令称,凡是有拿出大米一千石以上救灾的人都将得到皇帝颁发的证书,证书上还将加盖皇帝的玉玺印章。金辨得知以后,就上书皇帝,称边境地区和内地不同,米价比较昂贵,因此希望在边境地区也能表彰救灾拿出不到一千石的人。皇帝听取了金辨的建议并且接受了,于是,边境地区的粮食储备得到了充裕,百姓的生活也得到了保障。


看样子是个好官员,仅此而已。但也没有谈及为什么双眼长手,手掌中长眼,并且金辨是个正常人,不可能是这种形象,若是,岂不震动朝野,成为谈资?


要考究金辨的这种形象,原来来自《封神演义》,姜子牙在封神的时候把杨任封为甲子太岁。


杨任又是谁?


拜太岁法会是一场无知者的盛宴


简而言之,杨任本是商纣王的上大夫,因为进谏而被挖去双目,杨任的尸身在得到道德真君的帮助下复活,从双眼中长出双手,手掌中长出双眼,这个形象就来自杨任。


清代时期,大抵是道教王常月把封神演义中六十太岁拿来稍加整改,就成为现在所谓的六十太岁。甲子太岁名字换成明朝人金辨,而其形象不改变。


纣王宣杨任上楼见驾。王曰:“卿有何奏章?”杨任奏曰:“臣闻治天下之道,君明臣直,言听计从;为师保是用,忠良是亲,奸佞日远。和外国,顺民心,功赏罪罚,莫不得当;则四海顺从,八方仰德。仁政施于人,则天下景从,万民乐业,此乃圣主之所为。今陛下信后妃之言,而忠言不听,建造鹿台。陛下只知行乐欢娱,歌舞宴赏,作一己之乐,致万姓之愁,臣恐陛下不能享此乐,而先有腹心之患矣。陛下若不急为整饬,臣恐陛下之患不可得而治之矣。主上三害在外,一害在内,陛下听臣言。其外三害:一害者东伯侯姜文焕,雄兵百万,欲报父雠,游魂关兵无宁息,屡折军威,苦战三年,钱粮尽费,粮草日艰,此为一害;二害者,南伯侯鄂顺,为陛下无辜杀其父亲,大势人马,昼夜攻取三山关,邓九公亦是苦战多年,库藏空虚,军民失望,比为二害;三害者,况闻太师远征北海大敌,十有馀年,今且未能返国,胜败未分,吉凶未定。陛下何苦听信谗言,杀戮正士。狐媚偏于信从,谠言致之不问。小人日近于君前,君子日闻其退避。官帏竟无内外,貂璫紊乱深宫。三害荒荒,八方作乱。陛下不容谏官,有阻忠耿,今又起无端造作,广施土木,不惟社稷不能奠安,宗庙不能磐石,臣不忍朝歌百姓受此涂炭,愿陛下速止台工,民心乐业,庶可救其万一。不然,民一离心,则万民荒乱。古云;‘民乱则国破,国破主君亡。’只可惜六百年已定华夷,一旦被他人所虏矣。”纣王听罢,大骂:“匹夫!把笔书生,焉敢无知,直言犯主!”命奉御官:“将此匹夫剜去二目!朕念他岁有功,姑恕他一次。”杨任复奏曰:“臣虽剜目不辞,只怕天下诸侯有不忍臣之剜目之苦也。”奉御官把杨任搀下楼,一声响,剜二目献上楼来。且说杨任忠肝义胆,实为纣王,虽剜二目,忠心不灭,一道怨气,直冲在青峰山紫阳洞清虚道德真君面前。真君早解其意,命黄巾力士:“可救杨任回山。”力士奉旨,至摘星楼下,用三阵神风,异香遍满,摘星楼下,地播起尘土,扬起沙灰,一声响,杨任尸骸竟不见了。纣王急往楼内,避其沙土。不一时,风息沙平,两边启奏纣王曰:“杨任尸首风刮不见了。」(语出《封神演义》)


此段写到杨任进谏过程和被剜去双目,尸体又被道德真君救走的过程。


且说杨任的尸首被力士摄回紫阳洞,回真君法旨。道德真君出洞来,命白云童儿,葫芦中取二粒仙丹,将杨任眼眶里放二粒仙丹。真人用仙天真气吹在杨任面上,喝声;“杨任不起,更待何时!”真是仙家妙术,起死回生。只见杨任眼眶里长出两只手来,手心里生两只眼睛。──此眼上看天庭,下观地穴,中识人间万事。杨任立起半晌,定省见自己目化奇形,见一道人立在山洞前。杨任问曰:“道长,此处莫非幽冥地界?”真君曰:“非也。此处乃青峰山紫阳洞,贫道是炼气士清虚道德真君,因见你忠心赤胆,直谏纣王,怜救万民,身遭剜目之灾,贫道怜你阳寿不绝,度你上山,后辅周王成其正道。”杨任听罢,拜谢曰:“弟子蒙真君怜救,指引还生,再见人世,此恩此德,何敢有忘!望真君不弃,愿拜为师。”杨任就在青峰山居住。」(语出《封神演义》)


此段写到道德真君复活杨任并让其双眼长手,双手长眼的过程。


先不论小说本身就是虚妄捏造,《封神演义》为何在小说史上地位不是特别高呢,因为其作者犯了很多基本历史常识错误。


比如,商朝时,杨姓还没有呢,何来上大夫杨任?《封神》中还有杨贵妃。李姓也没有,何来陈塘关李靖?


《封神演义》在最后封神时,杨任被封为甲子太岁,纣王的儿子殷郊被封为殷元帅,是六十太岁的直接领导。至今还有些伪太岁符画的是殷元帅、某某太岁将军云云。


须知殷郊在历史上就不存在,纣王被记录的儿子叫武庚,周朝开国时武庚被封为商国国君(商朝变为周朝的诸侯国商国),而后武王驾崩,成王当政,武庚趁机联合三监(管叔、蔡叔、霍叔)叛乱,准备恢复商朝,随后被平叛国除。


换言之,凡是太岁符上有某某太岁将军、殷元帅等字样的,皆是出自小说,更有甚至,还有佛字开头的,更是伪得离谱。




太岁是天文术语,拟造星体


今现行的六十太岁是清代时王常月根据《封神演义》中六十太岁名字和形象加以整改,形成了现在流行的太岁,其源流是小说,当然是伪神。


timg (5).jpg

伪六十太岁


既然六十太岁是伪的,那有没有早于《封神演义》的道教正统太岁呢?


来看看关于太岁最早的记载。


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语出《山海经·海外南经》)


最早在《山海经》中已经关于太岁的记载,此处的太岁是什么意思呢?


大地所承载的,包括上下四方之间的万物,在四海以内,有太阳和月亮照明,有大小星辰可以描画天空经纬位置,又有春夏秋冬记时间季节,还有太岁星来计算正天时。


要理解《山海经》这段话中的太岁,先得理解「要之以太岁」中「要」字是什么含义。


QQ截图20200115162448.png


要字,从古早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来看,是从臼从女从肉,形象上是指女孩双手叉腰,所以要字原始的意义就是腰。


《说文》中另有解释。「身中也。象人要自臼之形」。


意思就是人身体最中间的位置,也指最重要的位置,所谓「要害」一词的来源,那么要的引申意义就是中、正、重要、核心等。


再回到《山海经》,「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


要之以太岁一句放在最后,表示六合之内四海之内,时间、空间的计算可以参照日、月、星辰等,但参照不代表就亿万年不出现偏差,所以需要矫正,矫正靠什么呢?靠太岁。所以太岁在古天文历法中至关重要。因为祂关系着调整天文历法,矫正偏差。


那么,太岁是什么呢?


要想知道太岁,先明白什么是岁?


QQ截图20200115164814.pngQQ截图20200115164828.pngQQ截图20200115164915.png


岁,在甲骨文形象中,是一个轨道刻度加指针,可有理解为有指向性的刻度。而这个刻度就是指岁星运行的刻度,与越字同源,表示越过,经过。


岁星,就是木星。


现代物理学知道,宇宙中星体之间都有相互的影响,而星体大小和位置,决定着相互影响的大小。


拜太岁法会是一场无知者的盛宴


我们知道,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冥王星已被开除),地球身处其中,这些行星和太阳对地球都有着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三个。


太阳,对地球源源不断的输送能源,是影响最大的,地球生物一天也离不开太阳。


月球,地球的卫星,替地球挡住小行星的撞击,距离地球较近,对地球引力巨大,影响潮汐和地球生命周期。


木星,是最大的行星,其影响虽然小于太阳和月球,但祂的引力以及轨道,影响地球生命,同时运行周期可辅助地球制定历法。


岁,木星也。越歴二十八宿,宣徧陰陽,十二月一次。从步戌聲。律歴書名五星爲五步。」(语出《说文解字》)

木星的运行周期是11.86年,差不多一年一次,故《说文》称十二月一次。


由于木星差不多十二年一个周期,所以在古早的时候,就制定了岁星纪元法。有多古早呢?据明代史学家万民英考证,出自三皇的天皇时代。


天皇时代的发明


发明天干: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

发明地支: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天皇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支曰: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干支的发明,正是以天皇兄弟十三人的名称命名,除了中央天皇天灵氏(亦曰天穹)外,还有兄弟十二人,为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阉茂、大渊献。


天皇则以十兄弟为十天干,以阉茂、大洲献配入十二地支,另以十名(后来的地皇兄弟名)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合为十二地支。


天皇既老,闻西南岷山有后土夫人,生子十一人,以地为姓,长曰地铿,兄弟俱少有圣德。天皇召之与语,果系不群。地铿之弟,一曰困敦,二曰赤奋若,三曰摄提格,四曰单阏,五曰执徐,六曰大荒落,七曰敦牂,八曰协洽,九曰涒滩,十曰作噩。天皇乃以己之少弟阉茂、大溯献,配于地氏之下,曰十二支,以阏达下诸弟,曰十天干。」(明代徐道《历代神仙通鉴》)


由于木星(岁星)的运行周期是接近十二年,一年一次就称之为。而地球的一年可以划分为十二月,岁星的十二次如同十二月,故十二年称之为大岁,也叫太岁


干支的发明标志着最原始的历法出现,配合数字用来计算年岁。在后来的传承中,黄帝时代把干支之名简化为一个字。在《史记》《尔雅》等均有对照关系的记载。不过《史记》与《尔雅》的版本不一样。


大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维,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阳。」(语出《尔雅·释天》)


大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阉茂,在亥曰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语出《尔雅·释天》)


我权且整理对照表如下


天干

《尔雅》

《史记》

地支

《尔雅》

《史记》

阏逢

焉逄

困敦

困敦

旃蒙

端蒙

赤奋若

赤奋若

柔兆

游兆

摄提格

摄提格

强圉

强梧彊梧彊圉

单阏

单阏

著雍

着雍着雝徒维

执徐

执徐

屠维

祝犁

大荒落

大荒骆大芒落大芒骆

上章

商横

敦牂

敦牂

重光

昭阳

协洽

叶洽汁洽

玄黓

横艾

涒滩

涒滩

昭阳

尚章

作噩

作鄂




阉茂

淹茂掩茂




大渊献

大洲献


由于岁星的周期是11.86年,则按照12年计算,时间久了会出现错位现象。于是古早的天文历法家们,基于岁星,拟造了一个想象中的星球,与木星同轨迹,但方向相反,周期被规定为十二年整,方便用于调整历法为不变时间标准。这个拟造的星球,就把他叫「太岁」。




太岁纪元的神格化


既然太岁是天文术语,有二称,一则称十二年为大岁,也叫太岁,是时间单位名称。二则是星体名称,基于岁星的想象中恒定十二年周期的星球。


那么,太岁纪元与木星真实的周期必然会遇到偏差的情况,称之为超辰。


斗杓为小岁,正月建寅,月从左行十二辰。咸池为太岁,二月建卯,月从右行四仲,终而复始。」(语出《淮南子·天文训》)


由于太岁有着矫正历法的作用,祂显得重要非常,在这种背景下,太岁逐渐被推崇、崇拜,走向神格化。


及诸神祇太岁、丰隆、钩陈、太阴将军之属,此乃天吏,非细民所当事也。」(语出《论衡》)


审论岁、月之神,岁则太岁也。在天边际,立于子位。」(语出《论衡》)


由于岁星的周期是11.86年,所以十二年一次时会相差50天左右,600年会相差7年。


太岁以恒定周期不变,600年里,木星时间相差7年,这7年是超辰时间。


平均划分到每一年的,每一年会有4.26天左右属于太岁与岁星超辰不相符的时间。加之对太岁神格化,人们开始认为一年总有那么几天不顺,是来自太岁这几天,于是开启了避太岁。


徙抵太岁,凶;负太岁,亦凶。」(语出《论衡》引《移徙法》)


实际上这是矛盾的,因为太岁仅仅是拟造的星球,不存在对地球有任何影响,唯一的影响就是能不能正天时。而木星对地球的影响,是周期和恒定的,如同月球影响潮汐一样,并非人力能避,何况太岁非凶神。


太岁的功能是以正天时,如此,则考察太岁运行情况,可以计算地球一些天象是可以的,故国家大事要察太岁。对于小老百姓,可以说丝毫不影响。


日、风、云,占其国。然必察太岁所在。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此其大经也。」(语出《史记·天官书》)


那是如何察太岁的呢?


舄者,知太岁之所在。」(语出《说文解字》)


舄,是什么,它知太岁所在?


QQ截图20200115181019.png


舄原本是一种鸟,「舄:𩁆也。象形。」𩁆,就是鹊。鹊一只鸟能知太岁?


这里可以看出,早在西汉,人们就认为一些鸟类能分辨方位、日期,并能避开不利于自己的方位和时间。正是这种认识,产生了人对自然方位和时间也有禁忌的概念。


齐鲁之间,谓燕为乙,作巢避戊己。」(语出《太平广记·禽鸟·千岁燕》)


什么意思呢,就是燕子作巢时,会避开戊己日。有没有这么神呢?鸟能知道人类的历法戊己日?显然没有那么绝对准确。只不过燕子是一种灵性很高的鸟,对自然变化有征兆性的了解,故会选择性的避开不利因素。


而舄这种鸟,似乎比燕子灵性更高,还能知太岁?


人们把舄的形象用于古代贵族的鞋子。意思就是行止有度,走每一步要懂得可行不可行。


timg (7).jpg

天子舄


人,有没有必要避太岁呢?


其实避太岁是个伪概念,真正该避的是根据天时,避开不利因素。正如《论衡》所言,「假令太岁在甲子,天下之人皆不得南北徙,起宅嫁娶亦皆避之。其移东西,若徙四维,相之如者,皆吉。何者?不与太岁相触,亦不抵太岁之冲也。」岂不荒唐?


太岁之气、天地之气也,何憎于人,触而为害?」(语出《论衡》)


后来道教的经书《神枢经》:「太岁,人君之象,率领诸神,统正方位,翰运时序,总成岁功。


太岁就有着年中天子的称呼,意思是这一年中,祂最大,管辖权力大。



避太岁的渊源来自儒家


既然太岁被推崇为年中天子,按理说祂是吉神,并非凶神,为何要避呢?


太岁乃年中之天子,故不可犯,犯之则凶。」(语出《渊海子平》)


夫太岁,至尊,非煞也」(袁树珊语)


考其避太岁的历史,源自西汉,而西汉正好是儒家纬学兴起时代。纬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神化皇帝,与之匹配的就是儒家的避讳学。


所谓避讳学,简而言之,「为尊者讳」。

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语出《公羊传·闵公元年》)


何谓为尊者讳呢?就是普通凡人要为尊贵的人避讳,尊贵的人姓名不能直呼,甚至他的名字也不能用,走路遇到了要让道,等等。


比如《老子》一书中,道可道也,非恒道也,为了避讳汉文帝刘恒,改为非常道。大邦者下流,为避讳汉高祖刘邦改大国者下流。


不仅如此,更早的人名都要改。比如,夏启,汉代是避讳刘启改为夏后开。姮娥避讳刘恒改为嫦娥等等。


甚至还有神为人避讳的,比如真武大帝,原称号是玄武大帝,宋朝时为避讳赵宋的先祖赵玄郎,改玄武为真武。


除了人名相同字避讳,同音字、近音字也要避讳。避讳学导致先秦很多古书被篡改得面目全非,为后世考证带来巨大麻烦。


到了隋唐时代,发明出一种新的避讳方式,就是缺笔讳,一个字遇到尊者的名字,不改其字,而是缺末笔来代替。


比如西安碑林博物馆中,有唐代的《孝经》碑,其中就不少缺笔回。


拜太岁法会是一场无知者的盛宴


此为笔者在西安碑林博物馆拍摄。民字缺笔避讳唐太宗李世民,治字缺笔避讳唐高宗李治。


缺笔讳一直延续到清末。


宋朝皇帝比较仁慈,为了不让百姓避讳,多使用偏僻字为名,就算是太子、王子、王爷时为普通字,一旦当上皇帝马上改名,甚至造字,防止的就是避讳带来的麻烦。


回到太岁的话题,既然太岁被尊为年中天子,儒家的避讳学概念加入其中,自然要对其避讳。这便是避太岁的来源。


这便是荒唐之举,太岁本正天师,利便天下,何故避之。



真太岁有哪些?


既然现行的六十太岁为伪太岁,那么真太岁又有哪些呢?


古籍中记载得很清楚

大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维,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阳。」(语出《尔雅·释天》)


大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协洽,在申曰涒滩,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阉茂,在亥曰大渊献,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奋若。」(语出《尔雅·释天》)


也就是根据组合得出六十太岁,但绝对无什么大将军之姓什名谁称号。而且,根据地支的阴阳属性,其实太岁神格化有男女之分,并非清一色的男性。


参考《淮南子》中关于北斗之神的记载。


北斗之神有雌雄,十一月始建于子,月从一辰,雄左行,雌右行,五月合午谋刑,十一月合子谋德。」(语出《淮南子·天文训》)


两汉和之前先秦时代,凡执行轮值或分管的神话中,男女比例是均等的。比如西王母对应东王公,北斗之神也分雌雄,既如此,地支也分阴阳,寅、辰、已、申、戌、亥为阳,丑、卯、午、未、酉、子为阴。是故太岁也有男女。





避太岁乃是一场文化闹剧,拜太岁法会更是不加思考,取材小说的污垢,所谓太岁法会,太岁符,大伪也。道教太岁文化,本为历法基准,正天时之术,无奈子孙不通,妄做伪神,诓骗世人亦自欺也。



8 評論 - 登錄 參與評論
小小 四年前
1
正本清源,如梦方醒。
小小 四年前
2
命犯太岁,误了多少子弟
大上方 四年前
3
太岁符没人要了
无為 四年前
4
學習了
劉榮清 四年前
5
學習了 宮主動了這塊"奶酪",如果流傳開來,我對後續之事有點擔憂^_^
中國風 四年前
6
又是腐儒在搞鬼。
栀子 四年前
7
学习了。
影一 四年前
8
涨姿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