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真是汉明帝请来的吗
关于佛教传入中国,有个美丽的传说起源,据说是汉明帝梦见金人,梦醒后问群臣,有人解惑说是西域之神,名为佛,于是乎汉明帝就派遣使臣去西域请回经书,然后就中国就有了佛教。
这个传说对于佛教来说之所以美丽,是它的开场如同神话故事一般的浪漫,在佛教徒中津津乐道。那么它是真的吗?
一,汉明帝请佛的记载
对于佛教徒来说,汉明帝请佛可不是传说,他们认为就是历史,因为有不少文献明确记载,而且还有官方正史。最有权威的,大抵就是《后汉书》了。
《后汉书·孝明帝纪》并没有记载汉明帝请佛的事,在《后汉书·西域传》中有记载。
《后汉书·西域传》:「世传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帝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像焉。楚王英始信其术,中国因此颇有奉其道者。后桓帝好神,数祀浮图、老子,百姓稍有奉者,后遂转盛。」
北魏《水经注》:「昔汉明帝梦见大人,金色,项佩白光。以问群臣,或对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形如陛下所梦,得无是乎?于是发使天竺,写致经像。」
北宋《太平御览》:「又曰: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项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帝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行于中国,图画形象焉。」
诸如此类的记载,似乎都在传递一个信息,汉明帝请佛来是真实历史。但是,有人问过这些记载的矛盾之处以及出处吗?
二,《后汉书》记载的矛盾
《后汉书》中关于汉明帝请佛的记载就是矛盾的。
首先,《后汉书》的作者是南朝刘宋时期的范晔,他距离汉明帝有四百年了,汉明帝请佛的资料从哪里来的呢?在此之前没有任何记载,而这段话写的是「世传明帝梦见金人...」,世传,意思就是民间传说,并非官方史料,如果是汉朝当年的宫廷档案记录明确记载,则不需要说世传。
其次,这段话除了提到汉明帝,还提到后来的汉桓帝,说「后桓帝好神,数祀浮图、老子」,但是就汉桓帝相关的史料来说,只有祭祀老子,从未有祭祀浮图的记载。
《后汉书·孝桓帝纪》:「八年春正月,遣中常侍左悺之苦县,祠老子。」「(十一月)使中常侍管霸之苦县,祠老子。」
《后汉书·祭祀中》:「迎气增祀六宗老子。」「桓帝即位十八年,好神仙事。延熹八年,初使中常侍之陈国苦县祠老子。九年,亲祠老子于濯龙。文罽为坛,饰淳金扣器,设华盖之坐,用郊天乐也。」
不管是《桓帝纪》还是《祭祀》,都能对上号,汉桓帝确实多次祭祀老子,但没有祭祀浮图的记载,那么《西域传》中所谓的桓帝好神,数祀浮图根据在哪呢?桓帝祭祀老子的时间、地点、人物都能相互对应。所以《西域传》中所谓的桓帝数祀浮图是非常存疑的,而且还把祀浮图放在老子之前,加之“世传”二字,可见整段话都是不可考,“世传”二字说明这段记载可信度低于百分之五十。
三,白马寺来自鸿胪寺之误
在佛教的史料中,中国第一个佛寺怎么来的呢,是说汉明帝请佛教来的人安排在鸿胪寺住下,又因为是白马驼经,随后干脆把鸿胪寺赏赐给他们,于是就建立第一个寺庙白马寺。
北宋《广韵》:「汉西域白马驼经来初止于鸿胪寺遂取寺名剏置白马寺。」
清《康熙字典》:「汉明帝时,摄摩腾自西域白马驼经来,初止鸿胪寺,遂取寺名,为创立白马寺。后名浮屠所居皆曰寺。」
鸿胪寺,本是朝廷机构,专门负责接待少数民族或外宾的地方,鸿胪寺变成白马寺,听起来很合理,也很符合佛教入土中原的浪漫开端。但最大的矛盾就在于此,鸿胪寺作为国家机构是南北朝时北齐始置为鸿胪寺,后历代延置。
北齐才有的鸿胪寺怎么穿越到汉明帝时代去的?
汉朝虽然也有大鸿胪,但不叫鸿胪寺,而且起初没有外事接待工作,东汉真正的外事接待工作有专门的机构,叫蛮夷邸。
《后汉书·西域传·焉耆国》中说道永平、永元年间班超讨焉耆国的情况,京师是有专门外事接待机构叫蛮夷邸。唐章怀太子李贤注,若今之鸿胪寺也。
恰巧,永平就是汉明帝年号。这说明东汉根本没有鸿胪寺,否则就不需要专门注解一下,蛮夷邸若今(唐朝)之鸿胪寺也。
换言之,白马寺是鸿胪寺改名来的,纯属伪史。
四,伪书《周书异记》
既然鸿胪寺改白马寺是伪史,那有没有汉明帝梦金人这事呢?
《后汉书·西域传》:「世传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帝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像焉。.....」
汉明帝梦见金人,以问群臣,群臣给其解梦,这事语焉不详,是谁解的梦?解梦的内容是什么?
《佛说四十二章经》:「至后汉孝明帝永平七年正月十五日。帝夜梦金人身长丈六赫奕如日。来诣殿前曰。声教流传此土。帝旦集群臣令占所梦。时通人傅毅对曰。臣览周书异记云。西方有大圣人出世。灭后千载当有声教流传此土。陛下所梦将必是乎。帝遂遣王遵等一十八人。西访佛法至月氏国。遇摩腾竺法兰二菩萨。」
《释迦如来成道记注》:「后汉第二主孝明帝。永平二年夜梦金人丈六飞至殿庭。光明炳耀。且问群臣。通人傅毅奏曰。西方圣人号佛。陛下所梦必是彼也。博士王遵奏。臣按周书异记云。大史苏由奏昭王曰。西方有圣人出。一千年后声教来此。陛下所梦即其事也。」
《历代法宝记》:「后汉明帝。永平三年。夜梦见金人。身长一丈六尺。项背圆光。飞行殿庭。于晨旦问朝臣。是何瑞应。太史傅毅奏曰。西方有大圣人。号曰佛。是其像也。明帝曰。何以知之。太史傅毅对曰。周书异记曰。昭王甲寅岁佛生。穆王壬申岁佛灭度。一千年后。教法流于汉地。今时是也。明帝遣郎中蔡愔博士秦景等。使于天竺国。请得佛像菩萨形像经四十二章。」
《历代法宝记》:「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有日光。飞在殿前。意中欣然也。心甚悦之。明日传问群臣。此为何物有通事。舍人傅毅曰。臣闻。天竺有德道者。号曰佛。轻举飞腾。身有日光。殆将其神。于是上悟。遣使张骞羽林郎中秦博士弟子王尊等一十二人大月氏。写取佛经四十二章。」
《祖庭事苑》:「帝即遣羽林郎秦景,博士王遵等一十四人迎佛教。」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即明帝七年,始遣蔡愔,秦景,王遵等,往西域,寻佛法。至十年丁卯,二师随诸人始来洛阳。」
不一一列举,佛教的这些资料且不说相互矛盾,梦金人一会二年,一会三年,一会七年的,就解梦说的是傅毅、王遵等人解梦,根据《周书异记》记载,他们认为汉明帝梦到的是佛。
首先,傅毅此人并不是太史官,而是兰台令史,兰台令史是做文学工作的,并且傅毅做兰台令史是汉章帝时,在汉明帝时,傅毅还没做官,甚至有感明帝求贤诚心不够,隐居起来,所以作了一篇七激讽刺他。
其次,王遵是王莽时代,与隗嚣同时起兵,为隗嚣的部下,并与隗嚣投归更始帝刘玄。光武帝建武六年,光武帝派来歙招降王遵,王遵离开隗嚣,命为太中大夫,封为向义侯。王遵的年龄最低也不会比光武帝小,而光武帝在位三十三年后,才是汉明帝,王遵在正史中记载没有明帝朝的活动记录,大概率就没有活到汉明帝时代,即便活到了汉明帝时,也是七老八十了,又何来帝遂遣王遵等一十八人,西访佛法呢?
再次,《周书异记》的内容荒诞漏洞百出,说“四月初八”佛诞“山川震动”,从尼泊尔到中国多大的地震?汉传佛教还以此定“四月初八”佛诞,更是荒诞,周朝用建子,汉武帝后建寅,若《周书异记》为真,则佛诞应该是二月初八,而不是四月初八,若《周书异记》在汉武之后,又是根据什么记载接近千年前的周朝昭王时呢?
另外,《周书异记》中还记载,周朝听说佛灭度后,开心的说我大周从此无忧了,还刻碑记载此事。恒河水喝了多少啊?大周朝怕一个尼泊尔村长儿子?刻碑在周朝还未兴起,中国有记载的官方刻碑是东汉熹平石经。
综上所述,《周书异记》包括姊妹本《汉法本内传》皆是佛教编造的伪书。
五,中土佛诞日的确定
既然《周书异记》是伪书,那么四月初八佛诞又是怎么来的呢?
大家都知道,无论是印度,还是尼泊尔,很长时间都无历法。释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记》中还记载印度落后简易计时方法,毫无完整体系的历法。印度和尼泊尔地区更无使用华夏历法的先例。缘何佛教徒附会了华夏历四月初八为狒诞日?
佛教创立之后,经历了好几次变革,主要是教徒们对教义和戒律的认识非常不同导致的。简单地说,变革导致今天的佛教形成了三大派系,大乘、小乘和密教。
如果你搞不清大乘小乘没关系。佛教从印度往东传,根据地理位置划分也有名称。另外的名称:
(大乘)以中国的中原地区为核心,从这里又传到了日本、朝鲜等等。这是汉传佛教。
(小乘)往南走,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到老挝,到中国的西南地区。这是南传佛教。
(密教)在中国蒙藏地区形成,是本地宗教和大量密教成分混合的。叫藏传佛教。
但是只有中土汉地这,才有所谓的佛诞日。
汉传佛教,大家都知道佛教徒以四月初八是佛诞日,但是其实佛诞日不止这一天!四月初八仅在中国其中一部分地区承认,且是以汉传佛教中的佛经论述定下来的。
汉传佛教以四月初八为佛诞日。南传、藏传佛教,历来以公历五月的月圆日为佛诞日。
在西元1954年,缅甸仰光召开了“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第三次大会上,为了体现佛法的庄严统一,就定下了,每年五月的月圆日为“世界佛陀日”。
纵观全世界,佛的诞辰几乎可以靠人来拟定,而不是依照当年佛诞的历法推算,可谓文化史上一场真眼瞎的闹剧。
那么,汉地佛教徒又为什么以四月初八为佛诞日呢?
考证典籍,会发现,南北朝之前尚无佛诞日之说法。佛诞日被定在四月初八,这与历史上一个愚蠢的皇帝有关。没错,他就是梁武帝。南北朝之时,南朝分为宋齐梁陈四朝连续。
齐朝的统治者姓萧,梁武帝萧衍是齐朝的宗室,与齐朝同祖,齐朝开国皇帝萧道成是萧衍的族爷爷。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同一家改朝换代的,为什么要改国号呢?想当太祖呗。
萧衍登基那天正是夏历四月初八。用今天的话来讲,四月初八就是梁朝的国庆节。萧衍深信佛教,将自己的国庆节附会成佛诞日。从此佛诞日四月初八就这么传开了。
梁武帝等人把四月初八打造成佛诞,除了梁朝建国日外,还有碰瓷葛玄,要消耗道教的影响,在唐之前 四月初八是葛玄诞,俗称仙翁诞。
换言之,伪书《周书异记》至少是晚于梁武帝时代的。
《太清玉册》:「唐武宗曰:昔在梁武天监间,立义学生之名,每人要编捏地狱因果之事十篇,诳惑世人,以化愚俗而求布施,共八百余条散在《法苑珠林》等书之内」
《周书异记》就是这段时间产生的。
六,白马寺建寺伪史
根据前文证据,那所谓的白马寺是第一个佛寺的建寺故事就必然是伪史了,因为汉明帝时还灭有鸿胪寺,那么白马寺伪史有证据吗?
《洛阳伽蓝记》:「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国之始。寺在西阳门外三里御道南。帝梦金神,长丈六,项背日月光明。胡人号曰佛,遣使向西域求之,乃得经像焉。时以白马负经而来,因以为名。明帝崩,起祗洹于陵上。自此以后,百姓冢上或作浮图焉。」
白马寺说之所以叫白马寺,是因为白马负经来中国。
《水经注·谷水》:「写致经像。始以榆𣗋盛经,白马负图,表之中夏,故以白马为寺名。」
《艺文类聚》:「《后汉书》曰:明帝梦金人,长丈馀,头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丈六尺,而黄金色,帝于是遣天竺,问佛道法,遂于国中图画形象焉。」
白马驮经还是白马负图呢?
早期版本的汉明帝梦佛故事求取的是佛像而非佛经,将白马负图变为白马负经的传说,我们能够看到的材料,最早不超过西晋甚或更晚,而且当时所负之经也非《四十二章经》。《牟子理惑论》是最早将汉明帝梦佛与《四十二章经》联系起来的文献,南朝刘宋才开始普遍流行。《四十二章经》以及《牟子理惑论》中的相关记叙都是使用的是“佛”而非“浮屠”,即便汤用彤先生等人关于《四十二章经》第一个已经亡佚的译本用“浮屠”的假设成立,也无法解释如果《牟子理惑论》是汉末人撰写的,为何提到《四十二章经》不用“浮屠”而用当时还未出现的新译本中的“佛”。佛像在公元一世纪才在犍陀罗等中亚地区出现,汉明帝梦佛传说出现早出的可能性是很低。——张雪松(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九,《后汉书》是谁篡改的
《后汉书·西域传》中有关汉明帝请佛的记载是不是《后汉书》作者范晔本人呢?窃以为,可能性不大。因为《桓帝纪》和《祭祀》中同时记载能对上汉桓帝祭祀老子的时间、地点、派遣人物等,唯独没有《西域传》中所谓的汉桓帝祭祀浮图的任何记载,范晔不可能捏造这个事来否定自己学术严谨,况且还用世传二字。
同理,《后汉书》更没有记载第一个寺为白马寺,如果汉明帝时果真有白马寺,则《后汉书》必然会提到。
《后汉书》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最早版本都是唐章怀太子李贤注解的。曾召集文官注释《后汉书》,史称“章怀注”,具有较高史学价值。
章怀太子李贤是谁呢,他是唐高宗李治第六子,女皇武则天次子。上元二年(西元675年),太子李弘猝死后,册立为皇太子,期间三次监国,得到唐高宗称赞、朝野拥戴和武后猜忌。调露二年,以谋逆罪名废为庶人,流放巴州。文明元年(西元684年),武则天废帝主政后,为酷吏丘神勣逼令自尽,享年三十一岁。
章怀太子李贤是在他母亲武则天猜忌中令其自杀的,章怀太子是个悲剧,活在母亲的阴影之下,生怕被废被杀,但最终命运依旧是被杀。
李贤活着时,为了讨他母亲喜欢,做了不少工作,其中就包括召集文官编撰书籍,歌颂武则天。
武则天是笃信佛教的,这个有历史记载,此处不赘述。
有没有一种可能,李贤为了讨武则天喜欢,在注释《后汉书》中就夹杂了媚佛的私货呢?诚以为,可能性非常大。奈何《后汉书》今天看不到原始母本,最早的版本就只有章怀注《后汉书》也。
十,汉朝皇帝不止一位背锅
前面论证了汉明帝时不可能有请佛这事,还有另外两大证据。
即楚王刘英造反
刘英,汉光武帝刘秀之子,母为许美人。汉明帝之异母弟。史书记载楚王刘英为浮屠斋戒祭祀。且交结方士,作金龟玉鹤,刻文字以为符瑞。永平十三年(西元70年),有人告发楚王英招引奸猾王平、颜忠等人造作图谶,擅置官吏,图谋不轨。事下案验,明帝以谋反之罪废英,徙丹阳泾县。永平十四年(西元71年),刘英在丹阳自杀。
楚王刘英是有记载的第一个信佛教的中国人,然而他却试图造反,最后被废而自杀。
注意,楚王刘英仅仅是有记载的第一个信佛教的中国人,在此之前必然还有名气、地位没有刘英高的人,而要传教给楚王刘英并让其信仰,至少要花几年时间吧,但永平十三年楚王刘英就被告发。这与佛教史料中汉明帝请回佛教时间在永平十年,表面看衔接得挺紧密的,但若真是永平十年请回佛这样,那楚王刘英就不是第一个信佛教的中国人了。
明帝禁汉人信佛
《太平广记·异僧·佛图澄》:「往者汉明感梦,初传其道,唯听西域人得立寺都邑,以奉其神。汉人皆不得出家。魏承汉制,亦循前轨。」
《两晋秘史》:「著作郎王度等议,上言曰:“王者祭祀,典礼俱存。佛,外国之神,非天子所应祀也;今宜禁公卿以下,毋得诣佛寺,烧香礼拜。且汉魏惟听西域人立寺都邑,汉人皆不得出家。今令赵人为沙门者,皆返初服。」
《资治通鉴》:「佛,外国之神,非天子诸华所应祠奉。汉氏初传其道,唯听西域人立寺都邑以奉之,汉人皆不得出家;魏世亦然。今宜禁公卿以下毋得诣寺烧香、礼拜;其赵人为沙门者,皆返初服。」
《高僧传》:「往汉明感梦初传其道。唯听西域人得立寺都邑以奉其神。其汉人皆不得出家。魏承汉制亦修前轨。今大赵受命率由旧章。华戎制异。人神流别。外不同内。飨祭殊礼。荒夏服祀不宜杂错。国家可断赵人悉不听诣寺烧香礼拜以遵典礼。其百辟卿士下逮众隶。例皆禁之。其有犯者与淫祀同罪。其赵人为沙门者。还从四民之服。」
后赵时期的西域僧人佛图澄,劝说后赵全国信佛,因此遭到群臣的反对,反对的理由就是汉、魏以来都是只允许胡人(外国人)立寺,禁止汉人(本国人)出家信佛的,并斥之为淫祀,当然后赵政权并没有听。
这里有个奇怪的点就是,既然汉明帝请来的佛教,为何自他起又规定汉人皆不得出家呢?这不是前后矛盾吗?
根据前文分析,汉明帝请佛这事必然是假的,而禁止汉人信佛恰恰就从汉明帝始,这说明什么,说明楚王刘英造反与佛教脱不了干系。
佛教在编造伪史时,偏偏要编排汉明帝请来的,这可以理解为,佛教集团起初在汉朝培植了最大的内奸楚王刘英,但刘英造反失败,还禁止汉人信浮屠,佛教集团对汉明帝怀恨在心,为刘英报仇也好,故意恶心汉明帝也好,反正就编排了汉明帝梦金人请佛教来这事。
为什么说汉明帝是被编排的呢,因为汉朝皇帝中,背锅的可不止他一位皇帝。
佛教记载中最早梦金人的是汉武帝,后来可能觉得汉武帝名气太大容易证伪,也为了替刘英报仇抹黑汉明帝,于是梦金人请佛这事就移植到汉明帝身上了。
《山西通志》记载福田寺志引唐时记载,贞观年间说,「汉武帝梦金人西来抱儿授帝,遂惊,寤适报生太子,遂命筑坛建庙。至明帝复梦金人持弓矢求寸土为居,时佛始入中土因更庙为寺曰太子寺。」
帝复梦金人持弓矢求寸土为居,这是被威胁的噩梦啊,汉明帝还给它修寺庙?可能吗?为什么这么编排呢,那样才显得你皇帝 怕我佛啊。
而且求寸土为居纯属曲解汉字的附会,寸土组合起来是寺,但汉字中寺真正的构建上面不是土,而是之。
《说文》:廷也。有法度者也。从寸之声。
所以求寸土为居附会得多么荒谬。同时也记录了唐朝和之前解释佛寺的另一个来源,不是鸿胪寺说,而是求寸土为居。
背锅的除了汉武帝、汉明帝,还有另一个皇帝就是汉桓帝。
《后汉书·西域传》:「后桓帝好神,数祀浮图、老子」,汉桓帝祭祀老子是有汉朝史书明确记载时间地点人物的,说他好神而数祀浮图,却找不到一条证据。
佛教历史为何编排汉明帝不够,还要拉汉桓帝下水呢?
原因很简单啊,谁让你汉桓帝只祭祀老子,对于佛教徒来说,这是宗教敌人,既然如此拉就一起编排,把崇尚道家的汉桓帝变成封建迷信只知好神仙的昏庸皇帝。
实际上,汉桓帝是非常有作为的一位皇帝,平定羌乱,讨伐鲜卑并将其赶至塞外,重新收服了西域的龟兹、乌孙等国。
汉桓帝推崇文景之治时的道家治国,在祭祀老子时,命边韶做《老子铭》,刻碑立于老子祠。
《老子铭》碑。后在曹魏黄初三年,隋开皇元年奉旨修复过。李唐王朝以老子为始祖,尊此宫为祖庙,大兴土木兴建,后毁于兵火。唐、宋时,殿宇林立,不逊帝王之都。
十一,西域诸邪教之流
结合以上资料,那么汉明帝请佛来可谓伪史的,既然不是汉朝官方请来的,那佛教又是怎么来的呢?
汉朝通往西域是有丝绸之路的,汉朝并不是封闭的个体。
事实上,佛教就是通过丝绸之路进来的,可不止佛教一家,而是西域上百家各类教。
当时中国还没有像西域那种务虚的宗教,对这些邪教非法进入警惕性不够。类似今天印度那样各种教都通过丝绸之路非法进入中国。
佛教只是其中一支,这些西域邪教进入中国后也想复制在西域诸国传教的套路,动辄国王、贵族来听传教,搞定贵族就搞定整个国家,楚王刘英就是快成功的试验品。
后来这些诸多邪教怎么又没有了呢?
一则楚王刘英的失败,让汉明帝禁汉人浮图,这包括西域全部诸教,这些西域教在被打压下又不愿意离开,有一部分顺着秦岭南下到了汉中、巴蜀等地隐秘传教。二则要感谢祖天师张道陵了。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伟大的人物了,张道陵,要是没有他,今天中国极有可能像印度那样宗教林立,冲突不断,宗教战争不断。
张道陵在四川斩百鬼立正信,真实历史就是伐庙,灭掉西域传过来的诸多邪教。
但是这事被道教传播成神话一样,官方儒家史也不提,甚至淡化,以至于 张道陵的功绩被历史遗忘。
实际上 张道陵的功劳可以堪比管仲。管仲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尊王攘夷,在军事上确立了华夷之辨的事实,也确定了诸夏共识。而张道陵就是在汉末乱世中,文化尊王攘夷,确立正信,否定淫祀。
印度电影《偶的神阿》展示出印度宗教林立的荒唐、愚昧,印度之所以是现在这样,就是因为缺乏张道陵这样的人物,废邪立正。
而中国要是没有张道陵 ,也会走向印度那样遍地邪教 ,人民愚昧的道路。
十二,白马寺真正来源
白马寺为何叫白马寺,真的与白马有关吗?
白马负图的传说怎么那么熟悉呢?
没错,在中国古史中,文明的起源于河图洛书。
在传说中,河图就是龙马负图而出现的。
先不管河出图洛出书是否真实,也不过位置是否在今洛阳一带,但长久的记载已经认定就在洛阳附近的洛河与黄河。
在今洛阳北部孟津县,有个龙马负图寺,传说就是龙马负图的地方。
《孟津县志》记载,龙马负图寺始建于晋怀帝永嘉四年(西元310),为纪念人文始祖伏羲。《孟津县志》记载:「寺在孟津县西,始名负图祠(寺)。晋天竺僧佛图澄西来,住锡于此。」说明负图寺在佛图澄到洛阳之前,就已经存在。
龙马负图寺距离白马寺直线距离仅仅二十里左右。
怎么就那么巧呢?
中国有文明起源于河图洛书,龙马负图。
佛教传入中国是白马负图,后改为负经。
龙马负图位置在黄河,晋怀帝时建祠祭祀伏羲。
中国有负图,佛教初称浮图
负图代表文明、江山社稷。浮图代表佛教的文明。
《文选·任昉》:「武皇晏驾,寄深负图。」
这不巧了嘛,不抄袭你抄袭谁啊。
佛教初传入称浮图,所在地也不称寺,而称「伽蓝」。
《洛阳伽蓝记》也称《洛阳名园记》,祖本早已佚失。现所见的《洛阳伽蓝记》都以宋刻本为祖本。《洛阳伽蓝记》原本对诸寺皆称伽蓝,后用寺字,全替换一遍。
白马寺的白马不可能先于龙马,寺为北齐后才有的鸿胪寺照搬,之前的神庙祭祀场所皆称祠。
换言之,白马寺真正建立的历史不可能超过晋永嘉年间,关于后赵浮图澄曾在晋穆帝永和四年,在龙马负图处建伏羲庙更是荒谬,因为永和四年浮图澄已经在后赵去世了,而洛阳此时不属于东晋了。
但侧面说明一个问题,白马寺真正的建立历史是不可能早于永嘉年间,甚至更晚时期东晋收复洛阳的永和九年了。
也就是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的时候,白马寺才真正开始建立。在白马寺之前有没有佛寺呢,肯定有,那为什么要把白马寺打造成第一个佛寺呢,因为恰好要模仿龙马负图的河图洛书,代表文明开端。
另外,武则天的男宠薛怀义,曾是白马寺僧,薛怀义等在给武则天营造女主称帝的《大云经》的同时,顺带提高自己的身价。
至武则天之后,佛教进入中土的历史被改造得非常完美了。
结论
佛教并不是汉明帝梦金人请来的,佛教只是顺着丝绸之路非法传教进入中国的,并教授楚王刘英造反,试图在刘英造反成功登基后定佛教为国教,但刘英失败,汉明帝大怒,下令只准胡人(外国人)信佛,不准汉人(本国人)出家,这条禁令魏、晋都默契的选择遵守,直到佛图澄煽动后赵皇帝石虎,之后北方五胡十六国都允许佛教传教。
佛教在楚王刘英身上的投资失败,迁怒汉明帝,编造伪史编排汉明帝,顺带也编排了汉武帝、汉桓帝。
让这些传言流于民间。
范晔在写《后汉书》时理论上并未采信,直到章怀太子李贤要讨好武则天时,把这个传言补上去,使得前后矛盾,明显的漏洞。
祭祀场所最早称祠,古音接近司。佛教的场所叫伽蓝。隋唐之后普遍称寺,并返回把《洛阳伽蓝记》《水经注》等书有关寺的都改一遍。
佛教在被汉、魏、晋打压几百年,一直想寻找合法的身份,发现汉人政权不上当,就鼓动胡人政权,胡人政权给予佛教开方便之门,于是佛教在南北朝大量兴起。
为自己合法传教要编造一个合法又浪漫的开端,于是就有了汉明帝梦金人请佛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编在伪书《周书异记》。
龙马负图的浪漫开端让佛教徒也很着迷,于是照抄为白马负图,白马寺开端,隋唐后更附会为鸿胪寺改白马寺。
资料抽丝剥茧,汉明帝背黑锅两千年,对于佛教徒来说,才不管伪史不伪史,反正汉明帝还得继续背锅,怪就怪你当年让佛教最大的投资失败呢。
黄帝纪元10781年夏社。冯至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