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曆》真的失傳了嗎
有人爲了否定黃帝和黃帝曆,開口閉口就是《黃帝曆》失傳了,不足恢復黃帝紀元,甚至爲了推銷個人產品,把紀元和曆法進行捆綁,以達到《黃帝曆》失傳就不可使用黃帝紀元的陰謀詭計。
既然要挑戰全華夏人的祖先黃帝,那麼就推算看看《黃帝曆》是否真的失傳。
喜歡動輒說《黃帝曆》失傳的人,要麼懶得看古籍資料,要麼爲了否定黃帝而否定,換言之,不是蠢就是壞。
其實《黃帝曆》並未失傳,就靜靜地躺在古籍資料中,之所以沒有使用,是古代王朝新建都有換曆的傳統,以表示新王朝合法合理,故中國幾千年來使用的官方曆法便有百餘種,但這並不代表《黃帝曆》的數據就丟失了。
可以說從未丟失,只是庸人懶得查閱資料,即便查閱到了也不會推算,故以爲《黃帝曆》失傳,豈非可笑乎?
眾所周知,在漢代《太初曆》之前的古曆,使用的都是四分曆,只是月建不同、置閏不同的細微區別。也就是回歸年爲365.25日。
但是,眞要這麼簡單那就好了,畢竟知道了回歸年數據和月建,就可直接恢復其曆本框架。
回歸年365.25日只是平常生活生產方便計算的數據,而實際使用的回歸年則需要對應天時,恆久推算以及調整。《黃帝曆》又名《調曆》,一開始就確定了調整規則。
《史記·五帝本紀》:「乃命羲、和,敬順昊天,數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時。分命羲仲,居郁夷,曰暘谷。敬道日出,便程東作。日中,星鳥,以殷中春。其民析,鳥獸字微。申命羲叔,居南交。便程南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中夏。其民因,鳥獸希革。申命和仲,居西土,曰昧谷。敬道日入,便程西成。夜中,星虛,以正中秋。其民夷易,鳥獸毛毨。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便在伏物。日短,星昴,以正中冬。其民燠,鳥獸氄毛。歲三百六十六日,以閏月正四時。信飭百官,眾功皆興。」
《史記》中記載堯帝時一歲三百六十六日,閏月正四時,這說明回歸年在古老時代具體計算天象時就不是365.25日,而是以閏日去調正,故實際回歸年數據在365至366之間。
《黃帝曆》的真實回歸年數據是多少呢?
唐《開元占經》卷一百零五:「古今曆積年及章率:古今歷上元已來,至今開元二年甲寅歲積。《黃帝曆》上元辛卯,至今二百七十六萬八百六十三算外。章歲十九,章閏七,章月二百三十五,蔀歲七十九,蔀月九百四十,蔀日二萬七千七百五十九,元法四千五百六十,紀法一千五百二十,蝕月一百三十五,蝕法二十三,蝕歲五百一十三,蝕數一千八十一。」
所謂上元,是指古代曆法推算中,以逆推到更老合朔冬至夜半子時的一個虛擬起點,並不是曆法本身的起點,古人用推上元來計算回歸年數據,需要越精確,逆推上元則越久。到了宋朝時,推上元甚至超過億年,在元朝《授時曆》開始,廢除了推上元。
《黃帝曆》上元辛卯,至今二百七十六萬八百六十三算外。是指《黃帝曆》起點四甲子往前推其上元元年是辛卯,當年冬至合朔夜半子時零點開始,到唐開元二年甲寅,有2760863年。
唐朝用的黃帝元年就是道曆,即西元前2697年。唐開元二年甲寅爲西曆714年。故從西元前2697年之前到上元辛卯則是2760863-2697-714=2757452年。
又知《黃帝曆》按照其元法4560年一個週期,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重複,在2757452年有604個4560元還有餘。故按照605個元去算理論上才能重複。
605×4560=2758800年
2758800-2757452(實際距上元年)=1348年
換言之按《黃帝曆》真回歸年上元算起至黃帝元年甲子,會有1348的曆算差距。
1348×365.25=492357日
2758800×365.25=1007651700日
1007651700-492357=1007159343日(實際距上元年日數)
而上元是辛卯年並非甲子年,按照規則必須是甲子年,故辛卯與甲子之前的時間就是實際誤差。
距離2757452(實際距上元年)辛卯逆推到甲子是28年(含辛卯)
所以距離是2757452+28=2757480年甲子年。
1007159343÷2757480=365.2462911789
這個數據便是《黃帝曆》使用的實際回歸年數據。
現代測得回歸年是365.2421990741。
《黃帝曆》回歸年365.2462911789相比較。
漢代《太初曆》365.2502
《三統曆》365.25016
三國《四分曆》365.25
《乾象曆》365.2461799
南北朝《大明曆》365.24281481
之後的歷代曆法越來越精確不一一列舉。
可以對比看出,《黃帝曆》的精準度甚至超過《太初曆》、《三統曆》、《四分曆》、《乾象曆》,直到《乾象曆》之後的精度才超過了《黃帝曆》。
那些說《黃帝曆》失傳或說不如《太初曆》、《三統曆》等更科學的人,好意思嗎?
資料就在浩如煙海的史料中,自己不翻閱卻一口否定黃帝曆失傳甚至否定三皇五帝,此果真獠對華夏,肢解民族共同信仰,與洋人協同否定古文明及歷史也。
至於《黃帝曆》置閏等其他資料均在相關書中,此處不一一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