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大多数香港人,在看待大陆的时候,其实是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的。
毕竟香港从前比大陆要富裕得多,我自己小时候也经常看TVB,那时候觉得香港真好。
但时过境迁,今天的香港正在不断丧失竞争力,尤其是在对未来产业的布局上,香港真的已经比不上一江之隔的深圳了。
今天的香港人,能够引以为傲的就是“自由、民主和法治”。
有香港读者留言和我说,不要仅仅从经济层面分析这次的风波,他们是在争取和维护民主。
但我也想提醒你们,香港恰恰也是在你们引以为傲的“自由、民主和法治”下,才沦落到今天这般田地的。
其实香港本有机会摆脱今日的困境。
站在今天回头看,香港首任特首董建华是非常具有战略眼光的。
他上任后提出了两大计划:一是“八万五”计划,二是"数码港"计划。
"数码港"计划最终被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搞成了房地产项目,这是香港社会最大的弊端——财阀掌控了太多的社会资源,然后他们又通过自己强大的资源把科技项目变成了房地产项目,因为房地产来钱最快。
而可悲的是,整个过程竟然都是合法的,让人不知道该怎么反对,只能任由以李嘉诚为代表的房地产商们,像蚂蟥一样趴在香港身上吸血。
相比之下,“八万五”计划本来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效,但可惜的是,最终也逃不过中途流产。
所谓的“八万五”计划,是指政府加大土地供应,确保每年兴建房屋不少于85000套,以此来解决高房价问题。
从香港1980-2018房价走势图中你可以看出,香港的房价是一路上涨的,只有1997-2003年间出现了下跌(有人说是97亚洲金融风暴的原因,这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因,因为香港在1999年经济就已开始反弹,2000年经济增速甚至达到了惊人的7.7%,但当时房价依然在下降)。
事实证明,“八万五”计划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然而可悲的是,香港竟然发生了大规模的游行抗议。
而且上街的不止有房地产大佬,还有被地产大佬们鼓动的中产阶级。
这些中产阶级无法接受自己好不容易买下来的房子价格下降,他们被地产商们煽动,走上街头要求停止这项计划,否则就要董建华下台。
但他们根本就没有想明白,对于刚需来说,房价不过是一个数字而已,因为你不可能卖掉它然后露宿街头。
今天你反对房价下降,看起来是保住了自己的资产,但高房价也绑架了香港的经济,让那些地产商们赚的盆满钵满,然后垄断整个香港的资源,再然后等到你们的孩子读完书,毕了业,却发现这个社会已经没有年轻人打拼和发展的空间了。
你们用民意推倒了政府的正确决定,然后用你们自己的所作所为,把你们自己的孩子,推向了一个没有出路的未来。
这一切,都是在你们引以为傲的“自由、民主和法治”下发生的。
时至今日,这样的事还在发生。
2018年,林郑月娥公布了“明日大屿愿景”计划,希望通过填海建造人工岛屿,来新增土地建设 26-40万住宅单位,从而缓解高房价和住房紧张问题。
这一计划,依然遭到了反对。
一些英国政客,以及一些香港人,总是把香港过去取得的成就归功于“自由、民主和法治”,但他们没有意识到,香港今天的成就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抓住了历史机遇。
英国学者马丁·雅克在去年8月的一次采访中归结香港过去的成功:“香港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1997年回归之间表现不错,那仅仅是因为它走运了。”
马丁口中的“走运”,就是我说的历史机遇,在中国大陆被全世界封锁的时候,香港是链接大陆和外部世界的唯一通道,而中国加入WTO之后,很多原本只能香港做的事,北京、上海、深圳全部都能做了,香港不再具有唯一性,“唯一通道”的红利就消失了。
反而是今天的香港,在享用着大陆源源不断地输血。
大陆在给香港供应蔬菜、水果和牛奶的时候,会把最优质的的那部分产品运往香港。
当然,你可以说这些都可以通过进口替代,但是供水和供电呢?
香港从来不需要像台湾那样担心供电不足问题,更不需要傻乎乎地打出“用爱发电”的旗号,因为大陆会把电送过去。
香港四分之一的用电来自大陆的南方电网(大亚湾核电站发电量的70%给了香港)。
香港的自然条件是养不活700万香港市民加大量的流动人口的,是大陆一直在源源不断地给香港供水,香港淡水的80%来自大陆。
如果没有大陆的供水、供电,你们的生活成本只会比现在更高。
当年英国殖民时期,香港的土地归英国皇室所有,港督全部由英国指派,回归后中央给了香港民众投票的权利,给了香港高度自治的权利,为了维护香港的言论自由,任由外国的间谍们在香港自由活动,还不让你们给中央交税。
中央真的已经很对得起香港了。
希望香港的同胞们能够正视大陆为香港的付出,也警告那一小撮要闹独立的香港年轻人:
适可而止吧
不要再挑衅中央的底线
再这么蹦跶下去
早晚有一天
现在拥有的都终将逝去
望港独自重
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