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即便是有境外势力在幕后煽动,但这毕竟只是外部因素,其实事态发展成这样,内部因素才是决定性因素。
在我看来,内部因素主要在两个层面:一是香港的经济问题,二是香港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认知问题。
香港的经济问题讨论得已经很多了,所以这里不再详细展开,这里简单说一下。
1.香港的贫富分化太严重,房价又太高。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香港非常富裕,数据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2018年香港人均GDP高达4.87万美元。
但事实是,香港普通人的收入其实并不高,2018年香港打工者的中位数月收入仅仅为17500港币(汇率按0.9算,相当于人民币1.57万元)。
人均GDP和居民收入之间确实会存在差距,但差那么多倍,显然是有问题的。
问题就在于香港的贫富差距实在太大。
根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测算,香港前十大富豪的资产加起来,占到了香港GDP比重的35%,这个贫富差距水平在全世界绝无仅有。
也就是说,香港发展的绝大多数果实,都被极少数资本家吃掉了。
相对于香港全世界第一的生活成本,以及动辄十几、二十几万一平的房价,香港普通居民的收入,实在是太低了。
2.香港的年轻人没有出路。
2017年,香港的一份报纸显示,当年六个区的高考状元,有5个人的志愿是行医。
那么还有1位状元的志愿是啥呢?
是牙医(牙医医学系是单独的)。
也就说是,6名状元,无一例外全部都打算当医生。
这其实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这意味着现在的香港,寒门子弟靠努力读书考取状元,最好的未来也不过是当个医生而已。
年轻人为什么没有出路?
因为香港没有抓住新兴产业的红利:
互联网时代,香港错过了;
移动互联网时代,香港又错过了;
高端制造业,香港没有。
香港的经济搞来搞去还是那老四样:
贸易及物流
金融服务
专业服务及工商业支援服务
旅游
这四大产业中,只有金融能提供高收入,但金融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是非常少的,只占全港就业总人数的5.5%。
那么剩下的人怎么办?
说实话,没有办法。
和香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为今年开出200万年薪招聘应届博士生。
有了高端产业才会有高薪岗位,有了高薪岗位普通老百姓才能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
香港因为没能抓住新兴产业,所以他们的年轻人看不到出路。
长此以往,老百姓对生活的不满,最终通过另一个渠道发泄出来,比如通过反对政府,甚至是使用暴力,这是香港风波的内因。
但内因并非这一项,还有香港人的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