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樞府論壇  ›  綜合區  ›  學術中國

台湾姑娘:川军,就这样把我感动了,抗日战争中没有谁是旁观者

乐乐 · 二七六二五零一年五月十五日卯時七刻

2018.08.15这一日,当网上一片欢庆抗战胜利,我忽然想起那年暮春,我在成都市人民公园里看见的一座耸立的雕像——一个一身单衣短裤,脚穿草鞋,打着绑腿,胸前挂有手榴弹,背上是大刀、被盖和斗笠的“军人”,这样装备极其薄弱,带着一丝土气,就是当年川军最真实的写照,市民通常称其为“无名英雄铜像”。

也就是这样装备简陋的军人形象,让我深信,那时代的人都有信仰。

台湾姑娘:川军,就这样把我感动了,抗日战争中没有谁是旁观者


台湾姑娘:川军,就这样把我感动了,抗日战争中没有谁是旁观者


只要是稍识文墨的中国人大概心中都有这一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是的,四川是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但对于六十多万个抗战壮士来说,四川,是走了就再也回不来的故乡。

在《抗战史大讲堂》里曾经有人这样问我,日本对台湾做出这么多人神共愤的事,为何今日台湾人仍这么媚日?我的回答是,教育已经使台湾人几乎忘记这段历史了,你也许会说,忘记等同背叛,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抗日战争,从来没有旁观者。

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以为抗日战争仅八年,我的教育环境一直是这样教我的,直到被大陆同胞纠正过来,抗日战争,从918开始,整整十四年,其实,对于台湾人的抗日,要远远地追溯到甲午战争,那是分裂祖国的一把利刃。

本期视频篇幅有限,仅聊聊从川军装备上,我是如何感受到上世纪中国人的信仰。

此刻我脑海里不断想象着川军出川的画面,该是如何壮烈?他们像一阵旋风,带着一腔碧血,踏上早已千疮百孔的残破土地,勇敢地扑向了无情的战火。

我还想象着他们的表情,一个肩负大任之人,力量必将涌入了内心,就像一团火焰,在眸心熊熊燃烧着,有着这样炽热的双眸,但是外表却又无比冷静,冷静到感受不到任何危险的气息。

甚至我感受到他们的肩上,担负着一座民族的大山,光想象就令人喘不过气,然而是什么令他们挺直了脊梁?把所有艰苦和辛酸都默默地隐藏在心里,把所有泪水,都淌在了中华民族骄傲的自尊之中。

那一刻,或许他们内心曾经有所迟疑,或许还想回头多看妻儿一眼,或许还想多留一句叮嘱。但是当帝国主义侵略,山河破碎,风雨飘摇,一个民族的精神像火山似的喷发出来,他们每迈开一步,脚下的路也跟着一步步地消失,当耳边隐隐传来隆隆的炮火声,血性也就不容他们后退。

他们一路沉默着,什么都不说,但一切似乎已被包含在了沉默中。

此时的他们,就像一把刀,直欲插入敌军心脏。

他们是丈夫,是儿子,是父亲,他们是真正的男儿,也是被历史永远铭记的烈士。

他们是——川军!

台湾姑娘:川军,就这样把我感动了,抗日战争中没有谁是旁观者


台湾姑娘:川军,就这样把我感动了,抗日战争中没有谁是旁观者


台湾姑娘:川军,就这样把我感动了,抗日战争中没有谁是旁观者


台湾姑娘:川军,就这样把我感动了,抗日战争中没有谁是旁观者


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全国抗战意识沸腾,川军以刘湘为总司令、邓锡侯为副总司令,自9月起,分别从东路和北路开赴抗日前线。东路是刘湘率领的第23集团军,走水路沿长江而下,奔赴南京;北路则由邓锡侯率领第22集团军,翻越秦岭,急赴山西战场。

川军青史留名的一页就从这两路军开始。

那时川军的装备如今日万人膜拜的“无名英雄铜像”一样,极为简陋,每个士兵基本上仅两套粗布单衣、一条单被、一卷草席、两双草鞋、一顶斗笠,跋涉千里,光是步行就是一个艰辛的挑战,尤其一部分川军奋战的区域又是在黄河以北,严寒成了致命敌人,这些大多没见过雪的南方子弟受得了吗?

单衣草鞋,难以御寒,武器更是良莠不齐,那时汉阳八八式步枪数量不多,很多是清朝留下来的“老毛瑟”,和大量四川土造的“单打一”七九步枪。所谓汉阳八八式步枪,俗称老套筒或汉阳造,是中国生产的第一款旋转后拉式枪机步枪,从辛亥革命一直到抗美援朝都是中国军队的主要步枪之一,服役超过一甲子,可说是近代战争史上的代表性武器。

除了少量的汉阳造,清朝留下来的老式毛瑟步枪年久失修,四川土造的七九枪械打两枪就拉不开枪栓,机柄得用麻绳系着以防脱落,质量不佳,数量也跟不上,一个连配不了一挺机枪,每师仅十多挺,而重机枪一个师仅一、二挺。火炮方面,每师基本上可说仅有几门土造的迫击炮,出川前,一些旅长团长甚至自掏腰包购买枪炮,更别说交通、通信、补给、卫生等必需条件。

可以说,那时候的川军,几乎是以血肉之躯,迎向日军先进的飞机大炮、机枪坦克,以一双草鞋,跋涉山水,踏上千里征途,从现代人安于太平的目光来看,是非常震撼人心的一幕。

川军装备不仅差,风评也不好,老百姓笑话他们,川军两杆枪,一杆步枪,一杆烟枪。由于川军是地方军阀武装改编的中国正规军,因此部队在整体的装备、素质和待遇等方面实不能和中央军看齐,衣食枪弹都要自行解决,《壮士出川》有一幕,在山西作战的那一支川军,缺吃少穿挨饿受冻,直接抢了晋绥军的粮车,来个应急,气得阎锡山一通电话打到中央,控告川军抗战不力,扰民抢夺,简直是一群土匪,并要求将川军立即调离第二战区。

这支川军,尚未以一腔热血报效祖国,就先后遭到阎锡山和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的拒绝,究其原因,还是由于武器补给跟不上。报国无门,惶惶然如战区弃儿,川人不负国,自动请缨,国家难道能负他吗?

那么其他川军装备如何呢?据资料显示,所有川军中,要数主力刘湘的部队装备最精良。刘湘在1928年及其后曾三次大规模进口外国武器,在汉阳兵工厂购买数千支步枪和几百万发子弹,还通过自己的武器修械所和地方工厂自造和仿造过大量武器。据统计,刘湘的每个师平均下来应有迫击炮60门左右,轻机枪约130挺,在川军中算是比较显赫了。

另则,川军出川前,有个别旅团长认为中央已答应配换和补充武器,就将部队中能用的枪提留起来,作为自己失败后“重起炉灶”的资本;更有拿废枪换新枪,径自私运回家,以致一连中,仅有一两支枪打得响,至于机关枪一项,一个团或一个旅才有两三挺;手榴弹每兵只有三四颗,比较有战斗力的部队,还是靠一把大砍刀阻击敌人,川军境遇,委实令人唏嘘。

台湾姑娘:川军,就这样把我感动了,抗日战争中没有谁是旁观者

日军九二式重机枪

台湾姑娘:川军,就这样把我感动了,抗日战争中没有谁是旁观者

大刀

台湾姑娘:川军,就这样把我感动了,抗日战争中没有谁是旁观者

汉阳造

川军出川后,即被中央几道军令打散,分布于各大战场,几乎所有抗日战场上,都有四川将士的身影。那么这些将士的背后呢?

大敌当前,无数川人自动请缨,四川各地一时充盈着无数的慷慨悲歌,妻子送郎上战场,父母送儿上前方,成为那时代川人的精神面貌,如曾被誉为模范父亲的安县王者成,送其奔赴前线的儿子王建堂一面“死字旗”!即一面白布正中写了个斗大的“死”字,旗子两边写道:“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字字血泪,流的是一个老父亲的心头血。

这就是川人的风骨。

他们一边含泪忍悲,将儿郎送至战场,一边节衣缩食,组织募捐,支援抗战,作为前线补给与抗战后方,四川,当之无愧。

台湾姑娘:川军,就这样把我感动了,抗日战争中没有谁是旁观者


总的来说,川军出川是一首悲壮的史诗,哽哽咽咽又荡气回肠。据统计,当年中国抗日军队中,每五、六个人中就有一个川人,故有“无川不成军”之说。奔赴前线的350多万川军,有64万多人伤亡,川军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占全国抗日军队总数的五分之一。

此刻,我不禁想起那首《义勇军进行曲》:“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川人雄纠纠地走了,他们走的是一条不能回头的道路,他们要血洗二十年内战之罪愆,替祖国筑一道抵御外侮的血肉长城。

这就是川军,在抗战八年里写下残酷的一笔,也就是这寥寥一笔经过时间洗涤,才成为众所周知的历史。

逝者忠魂不灭,他们正不远千里而来,为感念他的后人带来了精神的重塑。

我想,每个保家卫国、辛苦戍边的军人,内心一定有着中华民族最为高贵的军魂。

写到最后,纸墨间,隐隐地传来了大地的颤动。

一个恍惚,疑似听见了川军们的呼吸与心跳。

一个国家,若只有经济,没了人文底蕴和民族气节,没了海纳百川的胸襟,没了“犯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团结精神,是很难引起世界的尊敬的。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古老文明,有着包容万象的多元文化。每个国民心中都有着国家的核心价值,因此像是遇到辱华事件,平时小打小闹,此刻同仇敌忾,炮口对外。那一刻,我即是国,国即是我,不分彼此,形如一体。

这样的祖国,怎不令人肃然起敬?

写到这儿,我的心好似被什么东西充盈着,眼圈儿蓦地一热。

川军,就这样把我感动了。


0 回覆
蕐夓文朙中樞府論壇
供昊友們交流

現在註冊

已註冊用戶請  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