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的国土,南北苦夷
在浩瀚的中国史书,不乏有关于日本的记载,几乎所有的古代文献都记载了,日本本土仅限于三个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并没有什么北海道。
起初就连本州岛北部都属于虾夷人,后来日本在扩张过程中逐渐占领全部本州。
北海道原属于苦夷的一部分,南苦夷(虾夷)。直到清末,日本逐渐强大,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开始殖民南苦夷,并改名北海道,归为日本领土。
南苦夷之前属于谁呢?由于清末以来日本霸占南苦夷既成事实,并改名让人遗忘那曾经是苦夷地方,历史逐渐遗忘这个地方,其实它一直属于中国。古籍中所谓库页岛是包含北库页(苦夷)、南库页(苦夷)的,缘何国人的关注点不高呢?这是中国对苦夷统治的方式导致中原对它的关注度不高。
列位看官不要以为这是意淫,且听一一道来。
中国古代的统治方式,自秦朝确立郡县制,汉朝采用郡县和分封并行制,后世基本延续。
郡县制好理解,不管行政区划名称怎么改,始终是直接属于中央政府直接统治。分封就发展出不同的花样。
对诸王分封,到了后期往往只有爵位并无军政大权,实际上与郡县制没有什么区别,比如明朝的诸藩王。
以明朝为例,分封的统治方式有,藩国、属国、附、羁縻、卫等。由于藩国并没有独立的军政大权,所以与郡县差别不大。属国与藩国有差别,属国有相对独立主权,国标用制也可以不一样,比如年号、历法、度量衡等,定期朝贡就是属国该做的。在明朝,如朝鲜、琉球便是如此。
羁縻,羁縻或称土司制度,中央朝廷对西南少数民族采用羁縻政策,承认当地土著贵族,封以王侯,纳入朝廷管理。
卫,明朝一种特殊的存在,不管直辖还是藩国、属国、附地、羁縻等都设有军事驻地,管理一定的军政大权。
附,也可称附属,是另一种特殊的存在,一般没有自己的政权机构,属于散民,但又是相对成型的民族或部族,所以对附地的统治相当于郡县,对其征税,其地盘上的人们也有义务服兵役。但中央对他们往往比较宽松,相对自由。史书上一半称这种情况为内附或内服。
在明朝,越南曾经发生政变,没有王室,内附过一段时间。
库页岛(含南北)就是这种内附形式的统治。
兀列河卫,亦作额埒河卫。永乐八年(1410)十二月,女真首领早花等20人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朵儿必河等4卫同时设立,以早花为指挥。
兀列,额埒都是库页、苦夷的音译,清称奴列河,辖地为南北苦夷,属于奴儿干都司。
《重建永宁寺碑记》载:明钦差亦失哈等多次巡视奴儿干地方,曾对“海外苦夷诸民,赐男妇以衣服、器用,给以谷米,宴以酒食”。他们表示,“世世臣服,永无异意”。清代亦曾在此设姓长以统之。“海外苦夷”(库页人)是指南北库页岛上的阿伊努人。
南北苦夷属于黑水靺鞨十六部之一,靺鞨又称勿吉,与苦夷也是同意音译,与汉朝时肃慎为同一个民族。
东晋的时候,南苦夷的虾夷人亲自去中原,接受中国统治者的册封,每年都到中国进贡。那时虾夷岛经常带着中国需要的鲸油。
在唐朝南苦夷岛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内附唐朝。
可以说自秦汉以来,南北苦夷地一直属于苦夷,与中原王朝分分合合,也许是此地太过偏远荒凉,随着我国朝代的更迭,它时而属于华夏大地的一部分,受到政府的管理,时而保持独立,或作为中国的藩属小国存在。这种反反复复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了蒙元时期,当时元朝的统治者一直致力于扩大疆土,居住在南北苦夷的土著爱努族选择了称臣纳贡,被纳入元朝版图。
元朝灭亡之后,明朝取而代之,这时的统治者已经对我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备加珍惜了,连偏远的南苦夷都得到了重视,被派兵驻守。到了明朝末年,朝廷逐渐衰败,日本开始强行占领此地,不过此时明朝的驻军并没有撤回。
可是到了清朝时期,因为满族人没有管理大国的经验,对于一些偏远或荒凉的领土没有有效的统治,使得南苦夷名义上属于清朝,实际上成了无主之地。
就算到了现在,南苦夷依旧居住着大量的华人,而且他们通用的语言是汉语,通用的文字也是汉字。
被日本殖民后,南苦夷人民的独立意识增强后,还曾建立过虾夷共和国,结果被日本扼杀了,只存在了125天。
虾夷共和国国旗
自南苦夷被日本非法占领后,清朝又自动放弃,使得后来研究历史画的历史版图都统统遗忘了南苦夷,几乎所有的历史版图都没有画上南苦夷。
满清不但失去了南苦夷,又在后来失去北苦夷。咸丰年间,俄国通过瑷珲、北京条约得到了库页岛。后该岛被日本占有。二战中,苏军占领该岛,设立萨哈林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