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野史都串联起来,宋元明清皆姓赵
野史,泛指非官方编纂的史书,其范围比较大。在特定的时候,野史往往比正史还真实,毕竟正史遵从儒家思想,为尊者讳。既然要避讳有些尴尬问题,那么野史的记载反而显得真实。
当然,不是所有的野史都真实,野史毕竟范围太广,小说家言,笔记,传言均可不经太多考证而记录之。野史记录人良莠不齐,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屠夫乞儿,这也使得野史之所以为野史的缘故,可取性非常低。
有时候读读野史,也会发现有趣的事,甚至让人大吃一惊。今天来说说宋以来的几个野史。
野史一,元顺帝为宋皇室身份
宋朝在西元1279年彻底灭亡,但在灭亡之前已经被蒙元攻破皇宫,掳掠皇室。
宋恭宗,赵显,在蒙元来侵时,攻破皇宫,投降蒙元,后被送到大都,之后到西藏出家为僧。正史记载西元1323年5月,因触犯文字狱被元英宗赐死(存疑),享年53岁。 但这件事争议很大,此处不赘述。
非常有意思的是一部野史,记载了宋恭宗投降后的一些事。
明朝文人权衡所著《庚申外史》就认为元顺帝妥欢帖木儿是宋朝宋恭宗的儿子。
说是宋恭帝赵显投降元朝之后,被封为瀛国公,不久又在白塔寺出家,被称为合尊大师。赵显在佛学方面造诣很深,他长期在西藏,还是寺庙主持,翻译了不少佛学书籍,例如《百法明门论》。他没有忘记自己的宋皇室身份,在书上署名是:大汉王出家僧人合尊法宝。
元朝皇室的赵王有一次来到赵显所在的寺庙,看赵显单身一人,很同情他,“怜其孤且老”,于是送了一个回回籍的女子给他当伴侣。过了一阵,这女子给赵显生下一个小孩。恰逢元明宗也来到这里,看到寺庙发出“龙文五彩”,于是问赵显:“你住的地方,不会是有什么宝贝吧?”赵显说:“无有,惟今早生一男子。”这说明赵显的儿子有不寻常之像。元明宗于是将这个生出来就不同寻常的孩子收为己子,还把其母亲也带走。
元明宗本来有一个儿子,但是不满月就早夭了,于是将赵显的儿子视为己出,取名妥欢帖木儿,居然还让他当了元朝皇帝,也就是说宋朝皇室的后代当了元朝的皇帝。元顺帝登基后,有一回大臣高保哥说皇上不是元朝皇室,先帝遗诏有记录,元顺帝大怒,叫学士虞集等人去查资料,结果果然查出来一份,上面明明白白写着元顺帝不是元明宗的亲生儿子。元顺帝看了之后,也不吱声了, “乃舍而不问”。傻瓜才去过问,承认自己的宋皇室身份能有什么好处呢?难道还反元复宋不成?
徐达、常遇春北伐,眼看到北京城了,却逗留不前,等于是向元顺帝报信:你快走吧。
元顺帝似乎也很配合,乖乖的跑了,于是明太祖给他取了个号顺帝,意思是这皇帝挺配合的。
元顺帝北逃后继续为北元皇帝,之后北元的蒙古帝国几乎都为元顺帝的后裔。直到林丹汗去世后,蒙古降清。
按照这个野史的话,元或蒙古自元顺帝后都姓赵了。
野史二,朱棣为元顺帝儿子
明朝朱棣发靖难之役夺取侄子皇位,所以皇位来得不正,又由于儒家遵循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影响深远。之所以朱棣身份也有野史纷纷,是因为他的生母成迷。
朱棣皇位来得不正,为了在身份上取得一些正统,自称为马皇后所生,既然是马皇后所生,虽不是嫡长子,也是嫡子。
但实际上朱棣生母并非马皇后,他当皇帝后更是隐瞒生母是谁,这也导致了关于他的身份野史被演绎出来。
许多的野史和传说,有人说贵妃是高丽人,也有人称她是元顺帝的妃子,抑或是高丽人而成了元顺帝妃子。
还有人说,朱棣生母是蒙古人洪吉喇氏,洪吉喇氏是元顺帝的第三福晋,是太师洪吉喇特托克托的女儿,元顺帝败,朱元璋入都见洪吉喇氏貌美,就留在身边,然而她入明宫时就已经怀孕,所生的就是明成祖朱棣,所以朱棣即元顺帝的遗腹子,他后面更改了自己出生年龄,提前几年,以隐瞒自己身份。
按照这个野史的话,明朝自明成祖后,为元顺帝之后,再串联第一个也是,也姓赵。
野史三,爱新觉罗氏为宋徽宗后代
关于清朝爱新觉罗出自赵姓,并非清灭亡后才出现的说法,而是在清中期就已经出现了,并且满清皇室部分还相信。
《黑龙江志稿·氏族》也称:「觉罗者,传为宋徽、钦之后。」
爱新觉罗瀛生先生素持「爱新觉罗家族乃宋徽宗后裔」说,认为爱新,即满语aisin,是金的意思;觉,应读jiao,即赵,连起来就是归附金邦的赵氏的意思。因此爱新觉罗瀛生先生坚信自己是大宋皇族赵氏的后裔,还刻有一方归化金邦涿郡赵氏的篆印,经常用于落款。
“觉罗”作为满族姓氏,是以努尔哈赤祖先最初居住的地方“觉罗”(今黑龙江省伊兰一带)开始的,发源地在宁古塔旧城东门外三里。“爱新觉罗”这一姓氏的含义是,像金子般高贵神圣的觉罗族。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是从努尔哈赤开始使用的,在他之前,努尔哈赤家族原来的姓氏伊尔根觉罗,伊尔根这个词在满语里面是有贬义的,是贱民的意思。据《皇朝通志·满洲八旗姓》载,女真后裔中的“伊尔根觉罗”姓,其汉姓即为“赵”。
所以,满清的某些皇族望族,自己也不排除是北宋皇室后裔的可能。
宋徽宗赵佶一生有两多,一是多才艺;二是多子女。据《宋史》记载,北宋灭亡之前,“徽宗三十一子”(《宗室传》,“三十四女”(《公主传》),北宋灭亡,除第九子南宋高宗赵构逃跑外,其余子女均被掠入金国。入金后,据《靖康稗史笺证·宋俘记》称,宋徽宗“又生六子八女”,“别有子女五人,非昏德胤”。也就是说,宋徽宗被俘后,他的女人们共生了十九个孩子,其中“六子八女”是宋徽宗的骨血,而“别有子女五人”则是金人的种。如此算来,宋徽宗被俘前后,生三十八子,四十二女,共计八十个孩子,基本都流落在了金国。
徽钦二帝与赵氏宗室以及那数千名被俘官员,作为金人的俘虏,被安置在五国城(依兰)、宁古塔(宁安)一带为奴,称呼他们为贱民伊尔根。而那时的金人则大部分迁移到了生活条件较好的中原。到了元灭金以后,在中原的金人已经融入了汉族,而带有北宋宗室血统的那些贱民,因为条件艰苦,后代没有机会接受教育,反而以伊尔根为姓氏,并且和当地民族融合,形成了满人的祖先。努尔哈赤起事后,大概是觉得伊尔根这个姓氏不好听,遂按谐音把自己的姓氏改成了爱新觉罗。后来伊尔根觉罗改汉姓,大部分又都是改成了姓赵。顺治年间,伊尔根觉罗的家谱上就出现了“赵”这个姓氏。
根据以上资料推理,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爱新觉罗氏为宋徽宗之后,两者之间也就是有一点点联系罢了,也就那么一点微乎其微的可能,爱新觉罗氏为宋徽宗之后的说法无法直接成立,野史终究是野史罢了。
如果把这三个野史串联起来,这就不得了了,宋元(含北元后蒙古)明清皆姓赵。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最不可信的是朱棣为元顺帝儿子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