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黄帝距今一万多年而非五千年呢
黄帝,在普遍认知里,是生活在约五千年前的祖先,加之中学历史课本的讲述,认为黄帝生活在约五千年前。
认为黄帝生活在五千年前左右,这一历史观来自《史记》。但是史记并没有给西周和之前的历史断代,并且把五帝本应是朝代而改为个人,可谓大大缩水了上古历史。
比《史记》更早的一些书籍记载,都侧面证明五帝是朝代而非个人。比司马迁早一百多年的韩非子,在其著作中就有关于尧舜的历史记载。
《韩非子·显学》:「今乃欲审尧、舜之道于三千岁之前,意者其不可必乎!」
也就是尧、舜距离韩非子时代三千多年,而韩非子又距今二千三百多年,尧舜距今至少五千几百年,更何况黄帝呢?
所谓的黄帝纪元4722年,岂不妄哉?
《广黄帝本行记》:注「按《遁甲开山图》曰:禹得道,仙人也。古有大禹,女娲十九代孙,大禹寿三百六十岁,入九嶷山,仙飞去。后三千六百岁,尧理天下,洪水既甚,人民垫溺,大禹念之,乃化生于石纽山。泉女狄暮汲水,得石子如珠,爱而吞之有娠,十四月生子。及长,能知泉源,代父鲧理洪水,三年功成。尧帝知其功,如古大禹,知水源,乃赐号禹。推之,是黄帝玄孙也。」
《轩辕本纪》《绎史》卷十一引《遁甲开山图》说:「古有大禹,女娲十九代孙,寿三百六十岁,入九嶷山仙飞去。后三千六百岁,尧理天下,洪水既甚,大禹念之,乃化生于石纽山泉。女狄暮汲水,得石子如珠,爱而吞之,有娠,十四月生子。及长,能知泉源,代父鲧理洪水。尧帝知其功如古大禹,乃赐号禹。」
黄帝时代,有位古大禹,是女娲的后代,他活了三百六十岁,死后三千六百年,尧帝时代大洪水,所以禹至少有三位,一是古之大禹,二是尧帝时大禹,三是夏朝开国大禹,史记把尧帝时大禹混淆了夏朝开国大禹,导致尧舜近二千年的历史变为几十年。
另一细节也告诉我们,尧帝时距离黄帝时生活的古禹,至少就四千余年,何况古禹仅仅是生活在黄帝王朝中期时代的人。
《云笈七签·轩辕本纪》:「生二十五子,得姓者十二人一云十三人,姬、酉、祈、巳、滕、箴、任、苟、僖、诘、旋、依《史记》云六十一姓,惟厘、嬛二姓不同。所云黄帝姓公孙者十八代,合一千五百年,其十二姓十三代,合一千七十二年。《史》又云:“十二姓德薄不记录,”亦不可也。」
这里有个非常重要的信息,黄帝姓公孙(实际为玄)者,18代,1500年。得到赐姓的有12姓13代,1072年。这就完美契合了前面的十三世、十八世、1072年的相关记载。
那么黄帝朝1500+1072=2572年,注意,这个数据是从黄帝出生开始算的,从前文得知,黄帝52岁做《调历》,开始纪黄帝元,那么黄帝纪元开始的黄帝朝是2572-52=2520。完美契合《春秋命历序》:「黄帝传十世二千五百二十岁」。
黃帝紀元 | 干支 | 在位 | 年齡 | 事件 |
前51年 | 癸酉 | 1 | 降生 | |
前37年 | 丁亥 | 1 | 15 | 年十五,受封於有熊 |
前17年 | 丁未 | 21 | 35 | 蚩尤起兵 |
前16年 | 戊申 | 22 | 36 | 伐蚩尤,戰榆罔 |
前15年 | 己酉 | 23 | 37 | 代神農氏王天下 |
1年 | 甲子 | 38 | 52 | 王天下第16年作《調曆》 |
62年 | 乙丑 | 99 | 113 | 鑄鼎,鼎成 |
63年 | 丙寅 | 100 | 114 | 在位百年,實任75年,空位25年 |
古禹距离尧帝约四千余年,尧帝距离韩非子三千余年,韩非子距今二千三百年,所以古禹距今九千余年,则初代黄帝距今一万多年。绝不是五千年。
附上伏羲以来朝代表。
黄帝纪元11022-01-03乙巳年丙子月庚申日,阴历政月(一月)廿二日。建寅甲辰年丙子月庚申日,冬月廿二日。冯至昊